圖說氣象: 早春的冬夏系統高空大戰與勢力洗牌

作者: dunking (冷鋒過境)   2019-03-04 18:27:54
(歡迎來到圖說氣象時間,daron大在上一篇大致描述未來模式預測走向,本篇除了
針對daron大的內容做圖析解說之外,要來回顧一下今年冬季和過往不同的狀況,
目前海冰的狀況daron大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本篇不再贅述)
1. 2018-19冬季回顧
這個季節的冬季創下史無前例的偏暖令人意想不到,雖然海象模式早早預估為中太弱
聖嬰的大氣配置,但實際偏暖程度和中太弱聖嬰的大氣配置吻合度如何,還要後續等二月
數據出來後才能做分析。不過由於12~2月整體的大氣配置大致類似,以下可以用12月的
500hpa高空圖為代表搭配MJO來描述這個冬季的狀況:
https://imgur.com/Ko31cMo.jpg
https://imgur.com/9g7iMra.jpg
500hpa顯示今年冬季的基本背景值呈現出副高脊線偏北力守20N附近的現象,西從中南半
島到台灣南部一路到菲東都有頑強的副高帶狀勢力存在,以下分月概述:
12月: 12月前半MJO相位出現在印度洋一帶導致對流偏強,配合北極渦旋在北亞,分裂一
波波的高空冷渦旋進入中亞延伸出大槽南下,東南亞海洋大陸區則是落入相對MJO沉降區
,助長副高勢力異常偏強,西風帶分布呈現中亞槽東亞脊分布,西風橫槽在東亞南下受
到副高阻礙斷裂成短波槽通過後淺化北收,台灣偏暖熱,直到12月前半MJO相位移至海洋
大陸,使得菲律賓洋區開始有對流發展削弱副高勢力,才終於催出兩波東亞大槽為台灣
帶來兩波冷氣團南下。
1月: 1月前半MJO相位移入西太平洋甚至出現相位不明顯的現象,雖然西伯利亞一帶冬季
勢力不弱,但整個東亞主槽區偏東落入換日線以西太平洋區,對應出白令海峽和鄂霍次克
海區的海冰大幅增長,北極主渦旋大幅進入北亞地區也導致中亞大部分仍陷入冷槽區,
東亞一帶的副高勢力仍然偏強,台灣地區仍偏暖熱。直到1月中下旬MJO相位再度進入東
南亞海洋大陸加上北極渦旋移至遠東,才導致後續維持一周較偏冷的狀況。
2月: 2月上半起MJO相位再次移入西太平洋,但這一次卻是移入南半球加持西南太平洋
風季發展,結果西北太平洋到東南亞海洋大陸陷入MJO沉降區,助長副高勢力蓬勃發展
,北側脊線一度在菲東突破25N,加上中亞持續有冷槽區發展,使得整個東亞出現深厚
暖脊而出現異常偏暖的現象,直到2月中下旬因南亞陸地加熱,進入季節轉換開始有西
風南支槽發展東移加上強烈颱風蝴蝶聯手逼退副高,才使得東亞地區的大幅偏暖稍微
緩解,整體來說2月由於東亞缺乏西風大槽發展,扣除高緯度有高空冷渦旋影響到北海
道有較為不熱之外,東亞在2月的偏暖算是較為顯著,台灣更是成為受副高影響的重災
區。
整個冬季系統的大氣配置狀況其實和夏季是息息相關的,以下用500hpa高空圖和
850hpa溫度場距平對比2017-18和2018-19夏秋冬季的狀況:
2017年7月 vs 2018年7月
500hpa高空圖:
https://imgur.com/hjwTB2Y.jpg
https://imgur.com/f8119WT.jpg
850hpa溫度場距平:
https://imgur.com/fHokj1W.jpg
https://imgur.com/ngLriUB.jpg
850hpa溫度場距平顯示台灣7月的溫度在這兩年有些差異,其中2017年為正常,2018年
則有偏涼的訊號,對比500hpa高空圖顯示,副高勢力在2017年北側脊線約在35N且範圍
較廣且有覆蓋台灣的現象,但2018年顯示副高受到西南季風偏強影響,勢力範圍較為
偏東,但北側脊線卻偏北來到40N,導致日韓地區異常炎熱。
2017年10月 vs 2018年10月
500hpa高空圖:
https://imgur.com/8GxOeW4.jpg
https://imgur.com/LX0IIKG.jpg
850hpa溫度場距平:
https://imgur.com/kf4rprF.jpg
https://imgur.com/i2I1nsF.jpg
秋季10月更可以顯示這兩年的差異性,500hpa顯示2017年整個中低緯度地區副高勢力
偏強呈現帶狀分布,貝加爾湖到遠東一帶的中高緯度則明顯有冷槽區發展,850hpa
溫度場反應出北偏冷南偏暖的現象,此種大氣配置為北方冬季系統帶來較為健全的發展
,為後續冬季的偏冷現象鋪路。反之500hpa 2018年卻顯示東亞大槽早早發展使得東亞
呈現北暖南冷的現象,貝加爾湖到遠東一帶的偏暖,代表冬季系統的發展呈現營養不良
的狀況,副高勢力雖然偏東但脊線偏北,也為之後冬季的大幅偏暖做鋪路。
2018年1月 vs 2019年1月
500hpa高空圖:
https://imgur.com/LM8AwYL.jpg
https://imgur.com/KiCMmjO.jpg
850hpa溫度場距平:
https://imgur.com/SN9N6tE.jpg
https://imgur.com/3TI9QZc.jpg
到了隔年冬季,很明顯的就感受到這兩年的差別,500hpa高空顯示2018年1月的副高勢力
早早崩潰,都已經退到西太遠洋地區去了,東亞大槽有偏強的狀況,而且到2月偏強的
更明顯導致台灣冬季較偏冷。但今年1月很明顯的就發現副高勢力來不及南退,在中低緯
度東南亞地區還呈現帶狀勢力分布,脊線偏北的老毛病依然存在,台灣要不偏熱也難。
因此以上比較可得知,副高在夏季脊線北達緯度的能力,對於之後的冬季系統的發
展或多或少就有相關,2017年夏季副高勢力北抬不明顯而趴在中低緯度區,導致東北亞
有涼夏現象,代表遠東地區冬季系統提早在8月時就發展,反應在後續冬季強冷空氣訊號
偏強的狀況,但2018年恰好完全相反,副高勢力夏季時深入中高緯度地區,導致冬季系統
發展起步較慢,導致後續冬季時就容易出現高空冷渦旋發展不夠且副高脊線南退不及的
現象。
2. 未來模式預測
二月強颱蝴蝶的出現給了冬夏兩大系統勢力分布重新洗牌的契機,原先強勢的副高
一度佔領了20N以北使得中低緯度偏熱,結果蝴蝶颱風在菲東緩慢的移動摧毀副高北側
脊線,中低緯度拱手讓給冬季系統,於是南支槽一波波東移使得台灣中部以北普降春雨
,但副高也並非省油的燈,低緯度東西伸展串聯出南亞到中太平洋的龐大勢力,準備為
冷暖大戰做反攻。中期預報顯示冬季系統仍占上風,但長期預報顯示副高的崛起將導致
西風帶劇烈波動,北極渦旋終究抵擋不了季節推移的洪流,讓我們看看目前預測怎麼說。
目前北極渦旋仍在北亞,但受惠於AO相位預測三月上旬的強正北極震盪,渦旋回到
北極點緩緩增強,3月上旬末至中旬前期約在15100~15200gpm。
AO相位預測:
https://imgur.com/g6lI2ls.jpg
目前北極渦旋: 位於北亞,中心強度15200gpm
https://imgur.com/OOfm0Es.jpg
9天後北極渦旋: 位於北極點,中心強度15100gpm
https://imgur.com/bHjc1uR.jpg
目前值得留意的是100hpa的溫度場,模式預測位於鄂霍次克海到堪察加半島一帶有
平流層增溫暖變的現象,而且未來一周甚至是一周後期變化不大,代表500hpa對流層有
有西風大槽發展的機會,由於位置偏東容易走海路從日本一帶南下,也預告了台灣北部
地區成為苦主,有長時期偏濕冷的跡象,中南部地區也該留意涼冷暖交替頻繁多變化,
典型早春的天氣特徵。
(圖中的暖色系為平流層暖變顯著的地區)
目前: https://imgur.com/pphLjVi.jpg
5天後: https://imgur.com/CruXigd.jpg
10天後: https://imgur.com/7cZ3YlS.jpg
模式預測圖析:
3/4上半天: 最近一波的南支槽東移通過,由於槽型較深加上西風帶5760線抵達北台,
雖然東北亞高空冷渦旋未支援槽線南下,但地面層冷空氣南下偷渡明顯,嘉義以北清
晨都出現了15~16度的低溫,有再度回到初冬典型低溫分布的味道,但這一波槽線走的
很快,今晚就出現短暫空檔回暖。
https://imgur.com/lHL9zIV.jpg
https://imgur.com/Grgb0y5.jpg
3/5下半天起: 回暖的空檔僅有一天不到,西邊的下一波西風系統將東移影響台灣,
首先明晚南支槽伴隨華南雲雨帶先來打招呼,槽前有暖溼西南風匯入鋒面,華南到台
灣一帶再次響春雷。
https://imgur.com/I3bfPDw.jpg
https://imgur.com/3JkxhWe.jpg
3/6~3/7: 很快的隨著南支槽東移之後,一波西風脊明顯的東移,下游東北亞高空冷渦
旋對應兩股西風橫槽疊加南下,尤其3/7東移過程在日本一帶轉直加深,850hpa 3度線
來到北部近海,冷氣團達標機率高,而且副高也開始在低緯度西伸進入南海,冷暖大
戰壁壘分明,全台持續維持偏濕涼冷的天氣。
https://imgur.com/RNiXHR0.jpg
https://imgur.com/bxGZgev.jpg
https://imgur.com/W8OHTs8.jpg
3/8~3/9: 冷暖大戰的態勢沒完沒了,副高在低緯度區域東西擴展,從南亞一路到中太
平洋都有副高勢力,而且反應到中亞和西太平洋西風帶將誘發出雙暖脊,第二波南北
支槽東移伴隨華南雲雨帶再次讓春雨擴及全台,全台依舊偏濕維持偏涼冷的天氣。
https://imgur.com/CysuUbr.jpg
3/10~11: 隨著南北支槽東移,大氣環境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改變,首先副高主中心偏東
,隨著西風波動又發生成出西北太平洋暖脊,南亞陸地加熱適時生成出中亞暖脊東移,
兩暖脊試圖往高緯度地區深入,但蹲點在北極點的北極渦旋發威,抑制雙暖脊深入極
區阻塞,高空冷渦旋在西伯利亞偏北東移,在兩暖脊間開展出西風大槽南下,抑制南
支槽的發展,西風槽底通過台灣上空,西風帶5760線南壓到台灣中南部地區,全台由
濕冷轉成乾冷,冷氣團達標機率高,只可惜雙暖脊無法在極區阻塞相連,試圖在更高
緯度割離出高空冷渦旋南下,要達強烈冷氣團以上的機會還是差了些。
https://imgur.com/aNebUUA.jpg
3/13: 這一波冷暖大戰北極渦旋取得勝利,成功逼退雙暖脊的入侵,使得暖脊只能在
中緯度地區切割高緯度的高空冷渦旋和南下延伸槽線的連接,使得原先的西風槽線東
移淺化,全台再度出現短暫回暖。
https://imgur.com/PVJYmln.jpg
長期預報:
3/14~20: 長期預報的變動空間仍大,還需要仔細觀察,目前模式預測中亞地區有深厚
暖脊東移,伴隨鄂霍次克海一帶高空冷渦旋延展出西風大槽南下,但槽線從日本南下
的結果導致台灣北部地區再次成為濕冷的苦主,此外中旬後期顯示副高暖勢力展開一
波更猛烈的攻勢導致西風帶上出現深槽深脊的多槽脊形式,伴隨AO一致性認為預測中
旬有轉負跡象,加上時序已經接近春分,北極渦旋的減弱出現不可逆的影響。對於台
灣而言還有強冷空氣南下的機會,但出現的時間點變動幅度仍大,仍有待觀察。
https://i.imgur.com/g6lI2ls.jpg
https://i.imgur.com/BIjXmcf.jpg
(以上說明僅供參考,仍要隨時留意變動中的模式預測)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9-03-04 19:28:00
希望能夠解除限水危機回到正常水情https://i.imgur.com/OaF8dvk.jpg
作者: happytravell (快樂天堂阿咸)   2019-03-05 13:31:00
台北下午開始雲變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