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gishileh : 不知道再過二十年後 臺灣南北的雨量差距會不會是兩 09/27 17:
33
: → gishileh : 倍起跳 09/27 17:
33
: → gishileh : 少者漸少 多者漸多 09/27 17:
34
雨量變化應該不大,
主要是強度與集中程度越極端;
以高雄測站為例,
2018年8月"單月"累積雨量達 1,600.5 mm;
今年(2020)5月單月雨量 748mm、8月 915mm,今年光這兩個月合計就1,663mm,
雖無颱風帶來雨水,
大約已跟全年雨量氣候平均值差不多~
: 推 coffeemilk : 南部其實平地降雨還蠻多的不是嗎?其實應該要建平地 09/28 15:
21
: → coffeemilk : 水庫? 09/28 15:
21
: 推 gishileh : 其實南部的雨量主要還是在山區 只是降雨強度和落差 09/28 15:
44
: → gishileh : 很大 要嗎不下 要嗎一次來個大的 09/28 15:
44
: → gishileh : 不過南部有個優點是 人口四分之三集中在平地和沿海 09/28 15:
46
: → gishileh : 山區的雨量多但多數居民影響不大 所以幾年前才有 09/28 15:
46
: → gishileh : 美濃水庫計劃 但被打回票 09/28 15:
46
: → gishileh : 北部的問題則是不管平地山地降雨量和天數都增加 而 09/28 15:
48
: → gishileh : 且人口太多 多到已經深入到所謂的傳統多雨區 所以 09/28 15:
48
: → gishileh : 特別有感 例如新店 汐止 基隆 對照組就是美濃 旗山 09/28 15:
48
: → gishileh : 玉井 09/28 15:
48
"南部"的水文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塊,
一塊是屏東平原,地形以沖積扇為主,地下水補注條件極佳,
這裡有一條強大的高屏溪,
以臺灣主要河川來說,
高屏溪集水區全臺最大、流域範圍平均雨量排第三,河川流量全臺第一(第二名1.5倍);
南部多雨中心如霧台、三地門、桃源、茂林等地幾乎都算是高屏溪流域,
因此水資源豐沛的屏東平原+高屏溪流域讓高屏地區沒有大型水庫也能有正常供水;
另一塊則是嘉南地區,
由於河水資源水、地下水補注條件也差,
故自古以來即重視水庫,
成為臺灣水庫數量最多的地方,
而水庫水的豐缺經常就拿來放大整個南部的水情,實在有些謬誤;
以2014跨2015年為例,
會選這年度是因為2015年臺灣西部自新北市西部以南到高雄有嚴重乾旱,
2014年夏季雨量偏少、
而自9月20日鳳凰颱風過境帶來少少的水之後,便進入乾季,
直至隔年5月20日梅雨鋒面抵達連下11天大雨才解渴,
長達8個月的時間僅有零星雨勢,
中南部大量路樹大開花,高雄進入史上首次的第三階段限水(但實際上沒有實施),
是近十餘年乾旱最嚴重的一年,
接下來比較該年與今年情形:
(單位:萬噸/日;打*者為流量萬噸/日)
水源 2014/09/27 2020/09/27
翡翠 23,909 16,023
石門 17,600 9,084
寶山二 3,023 2,170
鯉魚潭 10,417 7,472
德基 12,698 8,622
日月潭* 12,870 12,698
集集攔河堰 110 83
湖山 尚未啟用 5,081
仁義潭 2,576 2,463
曾文 35,053 18,748
烏山頭 5,486 5,903
南化 9,661 9,075
阿公店 668 1,456
高屏溪攔河堰* 1,600 1,576
(高屏攔河堰2014年資料取鳳凰颱風過後的9/23)
從上可知今年臺灣水情跟2014年相比嚴重許多,
臺中以北、嘉南地區水庫蓄水量均僅有2014年的六、七成而已,
只有濁水溪與高屏溪系統大約打平,
高屏溪當前流量為1,576萬噸/日,相比:
2015年 475
2016年 5,828(應為強颱莫蘭蒂帶來的水)
2017年 579
2018年 1,124
2019年 1,145
相比過去幾年,今年狀況還算不錯,
若未來秋冬春三季降水狀況至少跟2014跨2015打平的話,
高屏溪水的問題應該就可以過關;
(維持大高雄正常取水量的流量只要約120萬噸/日即可)
但仰賴水庫的地方,未來水情壓力應該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