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真的言重了
大眾運輸及私人運具並不是對立的
應該是相輔相成
因為土地面積有限,所以私人運具的供給(道路容量)一定無法滿足需求
(經濟學基本假設:資源有限欲望無窮)
但是在減少私人運具供給的前提下可以增加運量(需求)
那站在政府的角度為何不為
今天BRT建設是預期台灣大道會塞爆所提出的大眾運輸方案
在現階段減少一個車道,對車流量的影響尚可以接受的前提下
提前興建BRT就很重要了
BRT通車後未來預期應該是:
BRT通車→台灣大道塞爆→人轉向BRT→BRT增班→台灣大道不塞→人轉向私人運具
→塞爆→轉向BRT→...→達到平衡→升級成捷運→進入新循環
其他的狀況也可以提出討論,只是藉時BRT的成敗就會被好好討論了
又未來路網形成後,配合週邊公車服務持續加強,再加上公共自行車服務
那應該會有更多人轉向大眾運輸
屆時才是都市發展的最佳模式
我自己也是希望BRT能成功並且台灣大道「至少」維持現況
※ 引述《mutccshleon (年度最佳它它)》之銘言:
: =========================================================================
: 交通本來就塞..就是因為交通塞所以才設法想要蓋大眾運輸來紓解
: 交通的問題..
: 但是說出蓋brt目的教室要趕私人車輛
: 那問題是在於原本塞的交通
: 我蓋brt讓他更塞 不想塞就來搭大眾運輸 是這樣的想法嗎
: =========================================================================
: 對,沒錯,個人認為大眾運輸就是應該要排擠私人運具的使用空間,
: 不止BRT,甚至連捷運MRT都是這樣的理念認知
: 為什麼?很簡單,一條道路的使用路幅空間是固定的,
: 今天要發展大眾運輸,勢必要把原本的道路使用空挪撥部分空間給大眾運輸使用,
: 就單純的道路使用效率來看,我一台大眾運輸車輛可以再尖峰小時內載運3000人次以上
: 遠大於你一台小汽車尖峰小時只能載運4人的效益大多的。
: 在一個三車道配置的道路系統上,
: 一個車道給大眾運輸尖峰小時內所通過的車子能達到單向尖峰小時3000人以上的運輸效率
: 和兩車道給私人運具,但卻單向尖峰小時僅能載運一車道1000pcu的交通流量(道路容量)
: ,最多就是1000*4=4000人,問題是我要整個車道都擠滿私人運具....
: 我一個班距3-6分鐘,1小時頂多20班就能抒解掉3000人次
: 怎麼看都遠比你一個小時遠超過20台以上的私家車所輸運人次來的有效率的多...
: 更何況,今天臺灣大道還只把一車道挪出來給大眾運輸用,
: 在部分路段甚至更是維持原車道數(這根本是腦殘政策zzzz)
: 我真的不懂,為什麼一動到開車人的道路權益就開始叫,
: 況且今天還是作半套的大眾運輸系統,還容忍你有足夠的開車使用空間
: 挪用原本1/3的私人運具使用空間而已,還有原本的2/3根本沒動(甚至有些根本是一樣)
: 你的道路容量是大眾運輸道路容量的2-3倍,我真的不懂,
: 一個道路使用基本權力的全給用私家車的人用走了,那我搭大眾運輸的人,使用道路
: 的權力在哪?
: 講難聽點,今天只是把臺灣大道的道路資源重新分配,然後最後的結果私家車的道路資源
: 是大眾運輸的2到3倍,我真的不懂,是還有什麼好不滿的,用的比人多,用的比人爽
: 結果最後在靠背大眾運輸讓你的使用權力受損?損在哪?
: 私人運具的可用資源是大眾運輸的2到3倍...是受損在哪?
: 更何況使用成本還比大眾運輸低.....
: =============================================================================
: 我知道大眾運輸的好處
: 但是把大眾運輸的一開始導向負面 "就是要趕私家車" 這是大眾運輸的初衷嗎?
: 如果brt真的是ptt上某些人這樣的說法
: 那更不用再說市民怎麼看brt了...
: 趕私家車? 真的不知道是誰趕誰....
: =============================================================================
: 對,這就是大眾運輸的初衷,大眾運輸,大眾、大眾,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要為大多數人
: 所提供的運輸服務,而不是為少數開車的人所提供服務,所以才叫「大眾運輸」
: 大眾運輸和私人運具本來就是處於對立面的立場,
: 你要發展大眾運輸,勢必就是要整頓私人運具,
: 不論是壓縮使用空間、增加私人運具的使用成本(旅行時間、旅行成本)-此為拉的力道
: 亦或是
: 增加大眾運輸的便利性、路網綿密的完整性(brt橫向接駁公車多開點)-此為推的力道
: 只有一拉一推,將私人運具的便利性大幅減少、使用成本大幅增加,
: 讓他遠大於大眾運輸的使用成本,才有辦法讓私人運具轉移,
: 而不是像你說的,一直改善私人運具的使用空間,那我只是讓你的使用成本越來越低
: 使用便利性越來越高,那我根本就沒意義阿,
: 為這些私人運具的個人去服務,去改善,根本不符合公平原則阿
: 還有,也別扯些市民不市民的,
: 我就是住在台中高鐵站烏日的市民
: 我每天除週一騎車去上班,去公司停車位把機車丟著以外
: (因業務需求,有時候需要機車趴趴造,留在公司作機動車輛)
: 我週二到週四,每天就是從烏日搭公車到火車站,再轉臺灣大道上的公車
: 然後最後到我的目的地公司(有時候會火車轉公車...睡過頭的話),
: 我週一下班到週五上班的區段,都是搭乘大眾運輸來通勤,
: 在我看來,臺灣大道建BRT,可以提供比現在更好的大眾運輸服務水準
: 提供更快速的便捷大眾運輸,甚至排擠私人運具的空間
: 讓我上班更便利,更舒爽,更快速,我為什麼不贊成?
: 講難聽點,我也是機車族,為什麼我要轉大眾運輸上下班?
: 還不是我不想塞車、不想擠慢車道,我不想付那我覺得很靠背的停車費成本
: 那大眾運輸可以解決我這些問題,那我為什麼不用?我為什麼不大力贊成?
: (所以8公里是好物,拜託別取消)
: 所以,你這位市民是這樣想,但不代表所有的市民都是這樣想,
: 別人市民贊不贊成我不知道,
: 但最起碼我這位市民看BRT,我是贊成的。
: 少把自己的意見當做是大家全體市民的意見。
: 另外附上兩則影片:
: 出處為台中版 代碼:#1JhNwcQP
: nkfcc大大所提供的ted網站的兩則影片
: http://ppt.cc/QICv 里克.潘納羅薩:為什麼公車代表了實踐民主
: http://ppt.cc/cvFx 傑夫.史貝克:適宜步行的城市
: 我只能說,裡面講的真好,有點耐心看完吧
: 當然,看不看,隨你。
到時候台灣大道真塞爆 我認為台灣人會賭一口氣拒搭...開車會塞 那騎機車吧 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作者: michell0605 (滿天星) 2014-06-29 12:24:00
到時候塞爆我還是騎車啊 科科
作者:
jackevo (幸福)
2014-06-29 13:10:00如果兩大百貨公司週年慶沒有塞爆,那就成功了。反之……
作者:
iorz (如果有一天)
2014-06-29 13:18:00如果台中像台北一樣才會讓人想搭大眾交通工具,BRT一點吸引力也沒有,我還是寧願騎機車,方便多了。公車很多地方到不了的
作者:
lopa (謝謝你9527)
2014-06-29 13:26:00台北一開始也不是這麼方便吧
作者:
inchlife (白雲千載空悠悠)
2014-06-29 14:18:00就等著看到時候會怎樣就好
作者: Levelmax99 2014-06-29 15:03:00
用到蛛網理論的概念XD
作者: yzupe5566 (CTC) 2014-06-29 15:51:00
某樓 才剛發展就要拿來跟台北比呦 嘻嘻
作者:
bg00004 (絕緣體)
2014-06-29 16:17:00我認為會失敗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對他有期待尤其在PTT上
作者:
Ecclestone (Freude am Fahren)
2014-06-29 16:30:00即使現在台北 公車也沒機車方便一堆人拿方便跳針我在台北住了四年 台中多年 台中開車 比台北更痛苦台北至少公有地下停車場多
作者:
chrissim (擁有好心情^^)
2014-06-29 19:08:00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