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
我們就成長在一個「被比較」的環境中,
爸媽拿我們的成績和兄弟姊妹比,
老師拿成績、拿誰比較聽話來認定誰是好學生。
在這樣有一定標準的比較下,
我們常常看不見自己獨特的樣子,
也常常處在「我有沒有比…誰好的生存焦慮」中。
於是,
小時候比成績、比聽話,
長大後比學歷、比成就、比表現,
當自己的表現『不如人』時,
我們就常陷入沮喪、沒自信的低落情緒中,
像是看著自己努力辛苦蓋的房子,
正得意自己的成果時,
抬頭一望,
哇!怎麼別人家的房子比自己的還大、還漂亮,
於是,
不禁羨慕起別人的房子,
也因著覺得自己的房子『不夠好』而喪氣。
在這樣的時刻裡,
常常得一次又一次的深呼吸,
收下自己的沮喪,
收下心中的羨慕,
然後告訴自己:「那是別人的樣子,不是我」、
「我的房子其實也有許多獨特的地方,例如它不炫麗,但很樸實,讓人家覺得很舒服…」
、
「我沒辦法蓋像他一樣的房子,但我可以蓋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的房子雖然沒辦法容納很多人,但卻是讓進來的人感覺很溫暖,可以好好地休息…」
。
於是,將眼光移動回來凝視自己、凝視自己所蓋的房子,
就像一部多芬廣告說的:「妳比妳想的還要美麗」,
心就會逐漸安穩下來。
然後告訴自己:「我不會停留在這裡」,
然後凝視自己已經蓋好的房子,
繼續,
往想蓋的樣子一步一步地完成,
享受當中蓋自己的房子的樂趣!
看見光亮諮商所所長 盈君
http://ppt.cc/qo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