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現象也可以有不同解釋。
※ 引述《preich (let it snow)》之銘言:
: 提一個有爭議的觀點:
: 廟宇及信眾的「民俗」、「傳統」說法之所以不被現代市民認可
: 原因之一除了廟會參與者的素質之外
: 當前民間信仰彰顯不出現代社會的價值,也是原因之一
: 也就是說,傳統民間信仰的神明,已經欠缺道德及價值上的崇高度
或者是說,新一代的可能成為信徒的人選,已經跟這些環境脫節--
也就是說,父母親或許還會定期拜拜或是更深入參與廟與活動,
但年輕一輩也許是因為求學或是工作,長期不在自己成長的地區,
而住在當地的年輕人,多是外地來的,對這些活動就欠缺承襲上一輩而來的認同。
: 年輕一輩大多受過高等教育
: 在現代化影響下,先天對傳統信仰的熱衷和虔信就淡薄許多
: 再加上民智已開,尤其對比佛教或基督教的典籍及組織運作
: 台灣民間信仰的神明甚至被視為僅是特定爭議團體操控的木偶
: 無法在人生哲理、道德困境、處事價值等,提供與時俱進的深度論述
這點只是藉口。
可以去看看那些放在各大廟宇桌上的准考證,
從考大學到高普考甚至是留學考試都有,相信裡面一堆大學以上學歷的吧!
有些也許是父母親拿去放的,但也有不少人是自己去求神明的。
再另外一點,每逢初二、十六,會在店門口拜拜的店家有多少,也是個參考現象。
更別說那些在政府或企業裡擔任高階職務的人,
也不少人相信風水、有事會去請託神明的(但他們解決問題的手段並不只限這個):
成大也會有單位在農曆七月拜拜的。
要說這些人學歷低、知識程度低?
至於基督教或天主教這些,老實說啦!
真的有那麼好,既然台灣民智已開,照說應該廣為流傳,
信徒人數怎麼多年來都在一百萬上下(我可遇過不少脫離家裡傳統信仰的人喔)--
何況光總統就有幾個是教徒?
我自己倒覺得,
這就像人人都會生產垃圾,但沒人想要自己家旁邊有掩埋場跟焚化爐一樣。
有事相求或需要指引或是求心安時,拜拜燒紙錢求神問卜人人會做,
但對那些真的參與廟宇神壇日常活動的人,就會用歧視的眼光看他們(清潔隊員?);
神明生日要熱鬧一下,就會有人覺得吵覺得亂。
套一句我當兵時營長講的話,粗了一點,但挺傳神的:
「你總不能又要爽,又不給人家幹吧!」
不可否則,目前的廟宇跟神壇有很大的問題,
會這樣的原因,不外乎就是這種「有事我找你,沒事別來煩」的心態,
使得這些宗教組織有了人員的真空,讓一些有問題的人就滲進去甚至變成主角。
接下來,這些人的偏好,就成了神明的偏好,
才有那些「神明愛看脫衣舞」、「神明愛熱鬧所以鞭炮要放到爽」這些話出來。
真的啦!要改變這種現象,並不是趕盡殺絕、禁到絕跡,
而是要讓更多的人瞭解、甚至進去參與,才有可能。
: 地方廟宇成員及組織甚至成為社會負面印象(ex.XX標、政治樁腳)
其實可以想想看,為什麼廟宇神壇會變成政治樁腳,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
就是人多啊!
真的還有人相信,厭惡廟會活動的人是多數喔?
政治人物對於哪裡人多,嗅覺最敏感,
在網路上PO幾篇抱怨文是不會改變他們的認知。
什麼?以後不投他們?更好!因為他們光靠信徒就上了。
特別是民意代表,只要掌握特定族群就會上了,當然什麼話都敢講。
: 在這情況下
: 廟會活動不但沒有提升自我價值,反而帶來一般民眾的困擾和強烈反感
: 爭議的擴大也就不令人意外
: 也就是說
: 如果傳統廟宇及廟會活動要讓民眾接受
: 要改變的不僅是自身行為模式,也包括廟宇膜拜的信仰價值
誰去改變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