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龍介:兩岸服貿 我利多
http://www.cdns.com.tw/20140323/news/nsxw/010000002014032022081731.htm
前言:服貿,是「海協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簡稱,很多人對於服貿的內容
可能不了解,遑論服貿到底是「台灣經濟大補丸」或台灣版的「木馬屠城」
。本報提供平台,訪談多方人士,包括藍綠陣營的公職人員、市府相關主管
,及業者,嘗試解析。期間,有推辭再三,有言辭閃爍,有難言之隱者,訪
談過程並不順遂,然終究輯錄成專題,至於各人談話內容的真真假假、是是
非非,請讀者自行判讀。讀完本專題,或許還有諸多困惑,建議直接閱讀服
貿的相關問答,尤其服貿的原始文本,得免人云亦云,甚至強不知以為知。
對於服貿,很多人並不了解,台南市議員謝龍介舉幾項和一般市民比較有關
的行業來說明。疑慮服貿有所謂的「黑箱作業」,謝龍介解釋說,依據國際
經貿談判慣例,協商時不可能大規模舉辦公聽會,以免談判底線外露,但個
別產業,以美容美髮業為例,經濟部在決定開放前已與台灣省女子美容商業
同業公會聯合會、台灣國際美容交流協會、及台中市女子美容商業同業公會
聯繫溝通。
謠傳服貿通過後將引進大陸勞工,謝龍介澄清,服貿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台
。餐館、營造、清潔、美容美髮等服務業,只開放投資,並不開放勞工。陸
資來台投資,必須僱用本地勞工為技師,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對台灣就業
市場是正面的。大陸實際上已對我開放美容美髮業及洗衣業,例如台商象王
洗衣,在大陸已有八百家店。在大陸投資設立旅行社的條件比照國民待遇,
降低市場進入的門檻,有助台灣業者到大陸設點。
電影片後製及沖印也是利多,謝龍介指出,服貿爭取到在台灣進行後製及沖
印,大陸每年生產八百部電影,開放後有助於台灣電影後製產業環境及人才
養成。服貿僅開放陸資投資印刷業,且只能投資台灣現有事業,陸資總股權
比例不超過百分之五十。民國九十八年開放陸資投資書籍、雜誌、報紙的批
發及零售業以來,並無核准陸資投資書籍、雜誌、報紙的批發及零售業的案
例。
九十八年僅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中藥批發業,並未開放中藥零售業,此次服貿
協議也沒有開放中藥零售業。已開放陸資來台經營從事廣告代理,迄今無投
資案例,本次進一步開放一般廣告業。由於台灣廣告實力成熟,陸資來台不
致於對我方產業造成太大威脅。
至於大陸對我開放的部分行業,例如電子商務、運輸服務、社會服務及銀行
業,僅承諾限於福建及少數幾個區域。謝龍介說,因這些行業較敏感,故採
試點逐步開放,但對台灣是重大突破,未來可視需要,進一步開放。台商在
試點開放的區域,享有比其他外資更好的待遇,有助於台商搶得商機。
兩岸服貿展現台貿自由化決心
何謂「海協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指出,簡單
說就是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民國九十九年六月兩岸兩會簽署歷史性「海峽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就是大家熟悉的ECFA,但ECFA貨品和服
務貿易早收清單中,陸方只對我方開放十一項服務業項目,效益有限。為進
一步制度化規範和保障兩岸服務提供者的權益,擴大業者交流合作和市場規
模,並減少限制性措施,兩岸兩會才會在去年六月二十一日簽署「服貿協議
」。
謝龍介進一步表示,服貿協議陸方承諾開放八十項,均超越其WTO條件,
我方則承諾開放六十四項,其中只有三十七項為目前尚未開放陸資投資的項
目。協議簽署生效後,台灣業者可以利用協議中各項優惠,以更好的條件進
入大陸市場,但大陸業者則仍須依據現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
」等相關規定,經過聯合審查才可來台投資。
謝龍介強調,兩岸服貿是展現台灣貿易自由化決心的重要指標,簽署「服貿
協議」是台灣走向全面自由化重要的一環,壯大台灣的餐飲業、零售業、電
影業、洗衣業、美容美髮業、電子商務業、線上遊戲業、銀行業、壽險業、
期貨業,走出台灣布局華人市場,服務業是台灣競爭的強項,此刻台灣必須
經歷體質調整及競爭力提升,社會各界應有更多信心。
陸資來台投資 大規模非優勢
不少民眾擔心服貿協定開放陸資來台,會衝擊台灣的就業市場或讓大陸人士
變相移民,台南市議員謝龍介表示,服務貿易協議不適用在雙方有關就業、
移民或永久性居留權的措施,且依據現行台灣對於陸資來台投資人員進出的
規定,不涉及大陸勞工來台也沒擴大開放人員進出。
謝龍介表示,台灣截至去年五月底止,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三百九十八件,核
准主管或技術人員來台僅約二百一十六人,僱用台灣員工人數達六千七百七
十一人以上,並無發生大陸人士大量來台衝擊我就業市場情事。顯示陸資企
業如同在台的其他外資企業,除指派少數高階管理階層人員來台外,大多數
是本地員工。
外界質疑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對大企業有利,中小企業無利可圖。謝龍介表
示,服務業除了價格及品質外,「誰」來提供也很重要,因而並非規模大就
有競爭優勢,能否符合消費者的品味及需要,企業能否發展不在大或小,而
在有無競爭力。
謝龍介指出,不少製造業的台商在台灣都不是大品牌,而是到了大陸這個廣
大的市場發展後,才成長成為大企業的。即使大型企業有其在資金、人才上
的優勢,但由於服務業更講究質感、創新與貼心,小型企業一樣有貼近消費
者、量身定做的優勢。
謝龍介強調,台灣的大企業前進大陸市場,不見得就比中小企業來得有競爭
力,同樣的,大陸的大企業來台投資,也不見得就一定贏得過台灣在地的中
小企業,請大家要對台灣的中小企業有信心,況且服貿協議降低大陸市場對
台灣廠商進入的門檻,對台灣的中小企業有利。
(記者姚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