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kTHU (XD)
2016-05-31 13:53:45※ 引述《justsp4 (嫩ㄟ~)》之銘言:
: 很多資源會過度集中也是有原因的,畢竟蓋在人口集中處使用率才會高
: 而使用率高才會繼續賺錢(包括私人機構和市府建設)
: 不然如果在溪北蓋小巨蛋或捷運,我想一定會變成蚊子館和賠錢....
: 但如果蓋在市區則或許還有一點賺錢的機會(雖然也可能會賠錢但至少機會較少)
: (台灣很多蚊子館都是為了所謂的平衡區域發展亂蓋,使用率又不高才變蚊子館的)
: 政府儘管要負擔區域發展的責任,但錢也是不該亂花(畢竟這是所有人的錢)
很高興有人願意仔細討論,我原文應該是把基礎建設 & 大型建設區隔開的喔
也就是在居住區域大範圍廣布基礎建設 →污水電纜、造橋鋪路、基礎生活機能、醫療教育
透過大型建設帶動地方特色 →國家實驗室、球場、文化展館、產業園區
且補充一下 文章代碼(AID): #1NHovzoR
「美國的硬體建設,除了大型的展演空間、商辦、體育場這類需人口支撐的建設
會考慮往有人流的方向或市中心移動。」
: 有機會利用建設來增加市庫收入的話也應該樂見才對
: (例如台北捷運賺錢,例如很多建設周邊停車賺錢等等)
: 而這在人口密集處相對會容易得多
公共建設,尤其像是捷運這樣的大型交通建設,往往是取得頭籌就會有區域磁吸效應
交通建設→磁吸人口→市場擴大→產業移入→稅收增加→交通建設→磁吸更多人口
遙想 20 多年前北高於伯仲間,如今安在?建設與人口密度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
: 而你舉例的醫學中心等建設很多是財團經營,他們更不是慈善事業,是要負擔盈虧的
: 不把他蓋在人口集中處賺錢難道蓋在偏遠地區賠錢嗎?
: 我想說的重點是,很多建設不是說蓋了就會自然的吸引來人口和後續的開發
: 就算會,相對於蓋在原本人口較密集處也會減少可能的營收
你可能忘記
1. 醫院(尤其是醫學中心此類財團法人)設立的初衷是公益取向
不過台灣有台灣的玩法,原本在西方公醫制度下,區域分級醫療的初衷
到了台灣變成財團避稅、營利的工具,醫療專業人員反而血汗拼業績(長庚)
這是台灣永遠的悲哀。
2. 除了民間醫療機構,政府還有「公家醫療系統」這樣的工具
就如同美國頂尖私立大學集中東北、西南角。但有頂尖州立大學系統來補足偏鄉
回到醫療,北部屬於公家系統的醫學中心總院在台北市就有四家
分別是三軍總醫院、台大醫院、榮總、市立萬芳。
桃園僅有一家台塑王家的林口長庚,新北則是徐旭東的亞東,公家的都是分院或診處
試問人口,台北 261.9 萬、新北 397.1 萬、桃園 210.9 萬
公家沒有資源上的偏頗?還是桃園新北民眾到台北很方便,進北市找名醫看病就好?
: 和增加成本來造鎮和發展交通
: (交通如果不便建設再多都不會有太多人去的,而這成本可不少...)
: (就算是市府也須要考慮成本和獲利的,畢竟如果後續有營收整個市庫才能永續經營)
: 而這真的是多數台南人的希望嗎?
: (花大錢把大建設蓋在周邊但犧牲較多數民眾的使用率或方便度,
: 減少可能帶來的市庫營收,並期待不一定會帶來的人口搬遷?)
沒人反對永續經營,但教育、醫療、污水下水道、治水這些關乎人權的基礎建設應均衡
你可以說大型球場、展演空間、博物館等建設應該以人潮流動考慮經營為主要考量
但關乎教育、醫療、居住生存的「機會」,而這正是民主國家應追求的「齊頭式平等」
試問
→ 溪北因沒有完善的醫療服務對於長期慢性疾病患者必須往返南市或新營
→ 住新化的朋友可能因家境捨一中讀新化,要不就長期火車通勤
住市區所擁有的這些醫療、教育機會,往往不意味特別努力,只是比較幸運
: 像台北那樣以台北市帶動周邊新北,桃園,新竹,宜蘭等慢慢擴張的方式真的不好嗎?
: 至少我覺得這樣的可行性比較切實際和符合其他財團的需求
: (畢竟建設很多時候不是只有靠市府,財團要不要在周邊蓋建設也是很重要,
: 像您提到的許多資源例如學校和醫院等很多都和財團有關)
民營是民營,公家有更多的工具促進區域平衡、讓醫療教育機會平等、縮短貧富差距
無論是教育機構、還是公立醫療系統、社區基礎建設。
: 所以我想這還很有討論的空間
: 要真正達成您所說的平衡區域發展政府是要花不少錢的,而且可能不會回本
: 而這真的是多數台南人所樂見的嗎?
這種論述是既得利益者不斷宣稱的,在都會區因人口集中
人們共享「大型建設」&「基礎建設」等資源,對政府的「人均成本」低是事實
都會區亦能比鄉村創造更多的「商業附加價值」,但不事農業工業生產
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是只有都會區創造那些繁榮的景象就好
更重要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周圍的「農業區域」or「輕重工加工園區」
都會區已經有良好生活品質的今天,往往都是靠這些周圍的區域共存共榮的
就因為你一句是要花不少錢,不會回本,那就忽略偏鄉基礎建設?
那以後還有人要去做加工、務農、跟輕重工環境為伍嗎?
: 其實縮小貧富差距沒有那麼簡單,也不該期待單靠政府建設就可以改善什麼
: 很多教育和醫療資源和工作機會等等,不一定只和政府相關
: 如前所述,如果你是財團,你會為了平衡區域發展而去偏鄉設醫院或學校?
: 或去偏鄉提供工作機會?(除非有誘因,例如工資便宜...)
這段上面已經回過,至於偏鄉提供工作機會,則是政府應該主導的責任
如南科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幾十年前住在那裡的人,能想像得到今日發展嗎?
: 如果你是名師或名醫,你會為了平衡區域發展而去偏鄉上班?
: 很多時候還是跟成本和利益有關
沒錯,你這段就剛好是當今醫療體系在偏鄉崩壞、都會區醫療人員血汗
醫學系公費生制度不被信任的血淋淋主因!
: 而台南市的總人口其實逐年上升不多(其實也沒什麼誘因讓人口上升)
: 所以所謂的平衡區域發展
: 其實就是希望原市區的人口和資源可以往其他地方移動
: 但在原本市區已經建設還不錯的情形下要吸引人口移到其他地方
: 勢必其他地方的建設要像現在市區般的有吸引力
: (如果住得起誰不想住在教育資源多,醫療資源多和工作機會多的地方?)
: 但這樣勢必會花費政府大筆經費
如果台南很久以前就有長遠務實的做外移造鎮規劃
安南、永康、大灣一帶就不是今天這樣(也許也有人就愛這樣的社區規劃)
至於市區建設已經過剩,醫療教育都過於豐沛、生活機能+娛樂也於台灣前列
還有什麼不滿呢?
: (不僅僅是外移市府或增加建設,還得造鎮和改善交通
: 才有機會吸引財團進駐,才有機會吸引人才和人口)
: 而還是回到上述的議題,這樣做真的比較好嗎? 真的符合多數台南人的意見嗎?
: 與其讓政府在蛋殼或蛋白上花大錢製造蛋黃
: 還是以蛋黃帶蛋白的方式讓蛋黃飽和後自然溢出到蛋白會更容易呢?
這段也顯示為何華人社會的房價,總是從市中心貴到郊區的典型寫照。
沒有公部門的長遠規劃,只讓市場主導一切,就是飽和的蛋黃貴到買不起
蛋白也因離蛋黃近應聲翻漲,至於蛋殼因為很有市場前瞻,所以售價離蛋白也不遠
供給永遠小於需求,任建商控制區域價格,大家房貸背爽爽。
: 有建設就一定會有炒地
: 還沒買房的就會希望別炒地皮讓房價跌才好買房
: 已經買房的就會希望有人炒地皮別讓自己房價跌
: 很多時候都只是利益的鬥爭
: 在其他地方蓋建設其實只是換地方炒地皮而已,只是換另一個地方民眾買不起房而已
: (除非你在那邊本來就有房地,才會希望大家過來炒以提高價值,
: 不然如果建設蓋了,房價漲了,還沒買房的當地居民也只是反而更買不起當地的房)
: 不會有什麼投機客無法炒作這種事的...
謝謝回應!
炒房這種金融供輸問題卻想用造鎮來解決,台灣人真厲害什麼都想學美國,我們健保也快點跟上他們的收費水準吧教育也就算了,交通和醫療也要齊頭式平等?台灣人厲害難怪台灣醫療體系也快要失去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