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南鐵東移 陳致曉:我不會跟政府善了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690699
2017-09-08 17:58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2016年 5月20日,蔡英文於總統府內的國父像前舉手宣誓,正式就任中華民國第14任
總統,也完成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睽違8 年,民進黨再度成為執政黨,並在國會取
得多數席次,首次宣布全面執政。
同日,不知是造勢,或單純一時興起,民進黨南部巨星、台南市長賴清德邀請台南市
百名鄉親至新北萬里老家「走走」,不但要慶祝民進黨再度執政,台南市更獲綠營得
票率第一,成為蔡英文當選的大功臣!
然而,就在民進黨歡天鼓舞,綠營諸侯蠢蠢欲動的當頭,卻有 8名不速之客伺機而動
。他們身揣冥紙、手抱遺像,一見到賴清德便拿出布條、呼喊口號抗議。賴身旁的維
安人員見狀立刻擁上,賴則快步離去。維安人員趕緊要把抗議人士架走,衝突中瞅見
一張熟悉且猙獰的面孔立即開罵:「陳老師,你這樣哪有老師的樣子?!」抗爭中首當
其衝的正是反南鐵東移自救會長陳致曉。
如果不是那個受害者
走進位於古亭站附近的咖啡廳,陳致曉好整以暇的坐在裡頭,他的聲音爽朗,表情親
和到難以與平時抗爭者的形象畫上等號。正值不惑之年的陳致曉加入反南鐵東移的抗
爭已有5年之久,從原來發言人轉變為今天抗爭的靈魂人物,陳致曉無奈的說,「當
會長其實我不願意啊!」
行政院於2009年9月核定全長8.23公里的「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規劃軌道東
移,要徵收土地、拆遷超過300戶居民,原訂2016年年底就要完工,不過當地居民於
2012年成立自救會,開始與當局抗爭,工程進度陷入停擺。
陳致曉說,原先他只想當一個幫居民發聲的角色,然而隨著抗爭擴大,他也不得不擔
負更多的責任,便一路殺到現在。「其實我已經離開台南非常非常久了!」他說。
打從高中畢業以後北上求學,接著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最後回到台北任教,離家十
幾年,台南對陳致曉來說已經是記憶裡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地方-一棟位在鐵路東邊的
家。但自從加入抗爭,現在他一周回家兩、三次。他沒有想過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回
家。
如此熱心於運動,陳致曉其實原來與社運根本扯不上邊,甚至在學校研究的都與政治
毫無關係。於台北科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陳致曉教的是工程光學、半導體雷射原理
與應用等。他直言,要不是真的碰上了,可能一輩子都當一名旁觀者,但運氣不好遇
到了。
「如果今天我不是那個受害者,不知道政府如此罪惡那也就罷了,我可以在旁邊看,
過正常人的生活,見到不公不義,投票時換一個黨投,」他說。「但是我現在沒有辦
法,因為我是事件的一部分。」
爭議點:東移?還是不東移?
客觀而言,南鐵東移案的爭議一直聚焦在工程方案的選擇-市府堅持「明挖覆蓋」,
軌道路線東移,自救會則希望遵循1995年的原規劃,做「原軌原地施工」,施用臨時
軌,前者需執行土地徵收,後者則借用部分私人用地,完工後歸還。
自2012年南鐵案居民成立自救會以來,市府與自救會即針對二施工版本進行爭辯,歷
經多次交涉、辯論和衝突,由賴清德主導的台南市政府隔年仍維持「南鐵地下化東移
」的主張,雙方關係降至冰點,自救會甚至數度佔領市政府抗議,成為五星市長執政
的一大污點。
儘管抗爭不斷,但市府非常「執著」,主張南鐵東移的方案比起民間版主張還省時省
力、更省錢,並強調地下化完工後,拆遷後騰空的土地將比照台北市民大道、板橋縣
民大道,規劃為公園道用地,提供市區南北向主要幹道,紓困城市交通。
別拿走我記憶的憑托
不過陳致曉強調,無論市府如何推銷它的方案,他認為全是犧牲居民權益的產物。他
指出,市府土地徵收的程序不正義,許多居民直到土地要被徵收了才得知消息。陳致
曉直言,未經過正當的程序,土地徵收形同掠奪,搶走的不只是財產,更剝奪記憶。
「其實我們這些人(抗爭者)都是出於對家的認同。」陳致曉說,「我不曾刻意去回
憶家,(但)現在每次回台南,我都當作寶貴的經驗,想起很多在這裡發生過的事情
。」他語帶感性。
「如果(徵收)剝奪的只是土地和房子還容易解決,」他說。但若撕裂的是回憶的依
歸呢?「記憶不是一個腦子裡虛空的東西,」他試圖在文字裡找到恰當的形容詞。「
不管是空間、物質,還是聲音,記憶需要有所憑托。」
「其實人生在世不過就只剩記憶而已,不是嗎?」他忽然略有所悟。
2016年8月9日,內政部都委大會續審「台南鐵路地下化都市計畫變更案」,自救會當
日北上抗議,會中自救會先採「有聲」攻勢要求發言未果,最後在會議中靜坐「無聲
抗議」,並手持標語,要求當局召開行政聽證,也有人向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下跪陳情
,但最後都委會仍通過南鐵東移案,全案正式進入辦理土地取得作業。
據了解,全案規劃路線穿過台南北區、東區、中西區和仁德區,共有4個標案,已陸
續發包動工,其中榮譽街到仁德區大林路的「C214標」工程已在今年3月啟動,而最
北端的「C211標」工程則預計今年9月底就要發包。南鐵東移此刻已是箭在弦上,勢
在必行。
拆了之後,要去哪裡?
雖然市府一再強調多數南鐵住戶已經同意搬遷,並拿出數據,指出已有超過200戶登
記市府推出的「照顧住宅」方案(拆遷戶除獲得拆遷補償之外,可用成本價市府興建
的照顧住宅),以此樹立拆遷的正當性,但陳致曉反駁,表示許多南鐵居民是出於自
保才會登記。
他直言,由於市府告知凡是選擇不登記的居民,未來就失去購買房子的機會,大家當
然要買個保險,並不代表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南鐵東移。「那只是話術而已,」他說。
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市府的「德政」。今年70歲的莊燈宏在北區住了30幾年,
是一名視障按摩師。他直言,就算有照顧住宅他也不接受。「這地方我很熟悉了,」
他說。「在這裡大家都對我們很好,要是換一個新環境,誰也不知道會怎麼樣。」
「況且政府要我貸款去買(照護住宅),我去哪裡貸款,要是借不到錢豈不是跟流浪
漢一樣要去住貨櫃屋?」很多人不諒解,包括莊燈宏的朋友和客人都以為政府蓋了新
房給他們住,他們還胡亂反對,讓莊燈宏聽了很難過。「我拿政府徵收我房子的錢來
買新房,我買得起嗎?我年紀又這麼大了。」他語帶無奈。
「我太太和我一樣眼睛看不到,兩個孩子又都出走不理我(們)了,孩子要我們自生
自滅,現在政府也要我們自生自滅,」他說。沒有人明白這個房子就是他和妻子唯一
的依靠。為了保住這個僅剩的避風港,儘管眼睛看不見,每次一有抗爭,莊燈宏還是
希望大家帶上他一起去。
不屬於我的,我都不要
今年80歲的陳麗珠一家三代同堂,房子就座落在聖功女中旁-9月底即將發包施工的
路段。從70年代便搬到北區,陳麗珠說,由於丈夫早逝,她是獨自一個人把4個孩子
帶大,房子更是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組裝起來的。她不諱言,現在這個家是她用青春
交換、堆砌而生的。
「(所以)你要我放下這間房子,我怎麼放得下?」陳麗珠說。談到南鐵東移的土地
徵收,她的神情轉為悲憤。「我不是不讓你(政府)做地下道,但你要照規矩做,別
為難到我們!」
她指出,政府計畫徵收他們家大部分的地,留下不到3坪的空間,家不成家了,她實
在無法甘願。「我不貪政府的一點土地,我們的房子雖然小,也是一個小康家庭,能
夠溫溫暖暖就好了,不需要去住那個(照護住宅)。」
陳麗珠頓了頓,堅定的說,「屬於我的,我要;不屬於我的,我都不要。」她打定了
主意,要是面對面見到賴市長,她也準備這麼說。
站錯立場的抗爭
然而陳麗珠還來不及向賴市長說明白,賴清德就北上組閣,成為蔡政府的新任閣揆。
儘管反南鐵東移的抗爭也如影隨形,選在賴清德就任當日在行政院門口前抗議,但明
看得出來,土地抗爭的聲勢已大不如前。
也許是國民黨垮台了,社運的動員力也隨之熄火,或是南鐵東移案太過複雜,難以得
到所有人的認同,又或者抗爭本身根本站錯了邊。
設想,假如反南鐵東移今天發生在由國民黨執政的城市,會不會就會得到更多人的注
意和支持?「我覺得有可能,」陳致曉想了想說。他坦言,「是非當然是一件事,但
立場也很重要-你是挺民進黨,還是挺國民黨的,我們在與民進黨對抗的過程中確實
承受非常大的社會壓力。」
「(但)站在哪一邊不是我們選的,」他無可奈何的說。「我們是被迫害的人,要是
可以選,我當然選一個比較容易打的,我也絕對不會選賴神。」不過問題是,抗爭注
定一開始就沒有選擇。
而諷刺的是,不少反南鐵的居民讀黨外雜誌長大,逢綠必捐、逢綠必投,不但是民進
黨的鐵票,也有部分居民是徹頭徹尾的賴粉。陳致曉表示,很多人是走進了抗爭才發
現民進黨不是想像中的民進黨,賴清德不是想像中的賴清德。他直言,許多居民都在
抗爭中得到了「昇華」,發現原來有些事情是不分黨派的。
不跟這個政府善了
夢想破滅的當下,有人萎靡,陷入憂鬱,也有人自始自終都相信可以跟政府講道理。
陳致曉想起東區有一名長輩,直到臨終前床頭櫃上都還擺著鐵路地下化的資料,試圖
與政府辯論,解釋鐵路東移的不必要性。
言及至此,陳致曉的喉嚨裡像是湧上來一股氣。「我要去抽一根菸,」他說。「我想
,我是不會跟這個政府善了的。」說完,他隨即離開座位。從他的聲音裡聽得出來,
那份突如其來的菸癮不是對尼古丁的渴望,而是此刻,憤怒需要一個解口。
某種程度上陳致曉的抗爭不只是抗爭,升級成為私人恩怨。當當權者舉著建設的大旗
,便認為可以破壞、重組人民生活的時候,所帶來的創傷便不只有怨而已,還有恨。
而前瞻計畫才剛剛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這樣的「恨」會不會擴散,得看政府願不願意
放下身段。
學者:當程序正義才有正義
根據統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案當中,12項核定軌道計畫裡有8項確
定涉及私人土地徵收,包括「台北捷運三鶯線計畫」、「安坑輕軌計畫」、「台南市
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等;12項核定水環境建設中確定有3項涉及私人土地徵收,包括「
阿姆坪枋防淤隧道工程計畫」、「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等。
所有項目中,包含確定與可能涉及私人土地徵收的項目總計有17項。
然而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強調,土地徵收並非一定罪惡,並認同它是都市發展的工
具之一,但一定要符合6項要件,包括「符合法律規定」、「促進公共利益」、「有必
要性」、「符合比例」、「最後迫不得以的手段」和「合理補償」。
他明言,當前的徵收程序都不符合正當性,多以少數專家和官僚所組成的委員會來判
斷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和必要性,而這些委員會在制度上又無可避免會落入首長的掌控
。「這樣有哪一個案子不會過?」他直言,如此機制,讓土地徵收的審議變成是在「
跑程序」,民眾如何不抗爭。
何謂正當的行政程序,徐世榮引述大法官第709號解釋,強調一定要舉辦聽證會。徐世
榮語重心長的說,浮濫的土地徵收剝奪的是生命權、人格權和人性尊嚴,形同判人民
死刑,不能不謹慎。他認為,台灣正站在改變的關卡上,絕對有機會改變,但政府要
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