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ChineseOpera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ChineseOpera
標題: 在糧倉看《牡丹亭》 王翔當推手
時間: Sat Jan 26 07:41:17 2008
中國時報 2008.01.26
在糧倉看《牡丹亭》 王翔當推手
林采韻/北京報導
在北京,現在到哪裡看表演最「牛」(流行)?除了雄偉的北京國家大劇院之外,
在明清的古老糧倉看細緻的崑曲,更是受歡迎的時髦活動。一座有六百年歷史的明清官倉,
在唱片人王翔的改造後成為劇場空間「皇家糧倉」,每周推出廳堂家班樣式的崑曲《牡丹亭
》,去年推出大受歡迎,儘管票價很「皇家」,卻已連演九十場了。
「皇家糧倉」的推手王翔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是唱片公司負責人,也是把英國古
典音樂雜誌《留聲機》中文版引進大陸的人。
「皇家糧倉」位於東四十條橋附近,是明代的南新倉現留存下來的九座老倉之一。
明代宮廷在京城設有七座官倉,作為儲糧之所。南新倉是明永樂七年在原元代基礎上增建,
比故宮還老上十歲。
南新倉二○○一年被列為全國性的保護單位。二○○五年王翔開著車子經過此地,
被這片老倉吸引:「我車子開了過去,又退了回來,想把它租下來。」
王翔簽下了一只十年約,獲得其中一座老倉的使用權。他花了一年進行內部修整,
一半作為唱片展示、視聽室和餐廳,另一半則成為容納六十人的劇場。「老倉因儲糧用,牆
厚度達兩米,高度十米,坐南朝北,防止夏日被曬得太劇烈。」
不過,這劇場要演什麼戲,卻讓他傷腦筋。直到他觀賞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
》,才決定演出雅致的崑曲。
一開始他找北京的崑劇團演出,味道不夠道地,「北方人把柳夢梅演得像呂布。」
他請來青春版《牡丹亭》的導演汪世瑜、北京人民藝術院招牌戲《茶館》的導演林
兆華擔任劇場的藝術總監。他們在蘇州找到兩位二十多歲的年輕演員胡哲行、曾杰飾。
廳堂樣式的崑曲演出方式其實更貼合明代演出實境。這裡沒有台上台下之分,就像
在大戶人家廳堂看戲。演員和觀眾只有咫尺之距,演員化妝、著衣,觀眾都看得到。
演出配備營造優美典雅的情境。劇場中有大型圓形透明器皿,裡頭遊著魚兒,魚的
倒影透過燈光映照在天花板上。一幕一幕戲之間,由書家提筆在紙燈上寫下下一回的幕名。
而每當劇情出現下雨時,舞台左右真的滴落雨絲。令人不可思議的,劇終有百隻蝴蝶飛舞其
間,「這些蝴蝶為人工培育,每周從雲南送上來,壽命就只能活上一周。」
《牡丹亭》在這裡從去年五月首演,票價訂得很大膽,最低三八○人民幣,最高一
九八○人民幣。不過標榜著在百年老倉,看百年老戲的口碑傳出,讓「皇家糧倉」始終燈火
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