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先勇
三年前在中山堂觀賞吳素君編創,由王心心南管演唱的《昭君出塞》,至為傾倒,由衷的
感動。
這是吳素君近年來所創作最有意境,幾近完美的藝術精品,由王心心以南管演唱,把王昭
君的千古怨情發揮到了極致。
王昭君的故事背景本來涉及極為龐雜的歷史政治因素,自古以來,中國的文學、戲劇多所
描述敷演。從元雜劇馬致遠的《漢宮秋》一直到近代京劇《漢明妃》,大多以宮庭政治、
民族恩怨、奸臣賣國等題材為經,而以昭君和番、殉身朔漠的故事為緯,編織成一齣曲折
複雜的歷史大悲劇。
吳素君的《昭君出塞》把王昭君的背景枝節全部刪除,將一則歷史悲劇提煉成一首晶瑩剔
透的抒情詩,全部力量集中在一個〝怨〞字上,以杜甫詠明妃的七律做類比: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此詩最後一聯,亦就是素君《昭君出塞》試圖營造的意境,抒情代替了敘述,使得全劇充
滿一股蒼茫悲涼的詩意。《昭君出塞》亦可說是一齣典雅莊嚴的儀式劇,全劇以極度緩慢
、沉重的節奏,在進行著一場祭奠的儀式:由梳妝、換裝、懷抱琵琶,步向那無垠的胡沙
,這個漢族女子辭別漢宮屈就番邦,也就是向自己的生命告別,她的怨恨乘載著整個民族
的恥辱,因此變的莊重可敬,這是一場大義凜然的告別式。南管古調,鳴咽凄惻,正是這
場告別儀式的伴奏哀樂,王心心的表演,控制全場節奏,分秒不差,賦予王昭君這個角色
不可侵犯的尊嚴。她的南管吟唱,古豔纏綿,動人心弦。這齣戲的服裝設計,以土黃暗紅
為基色,透著漢朝文化的樸實厚重,又不失宮廷的幽雅,像一組漢俑,自有一番矜貴。這
次林克華的燈光舞台設計,加上中山堂光復廳空間的運用,對全劇添加了不少氣氛、氣派
。吳素君的《昭君出塞》整體來說是成功的,把一則遠古的歷史傳說,已經被各種劇種演
的爛熟得題材,重新詮釋,注入新的生命,以南管演唱、現代舞劇古今結合,而創造出一
種令人驚奇,出人意表的藝術形式。《昭君出塞》絕對值得推往國際,重振大漢天聲。
原文
http://tw.myblog.yahoo.com/shinshinofshin/article?mid=595&prev=597&next=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