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不知道怎麼引用原文。原作者為anneying。
跟原po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方案A的如薇並沒有(比較)自私,兩個方案的如薇在個性上基
本是一樣的。
A如薇因為張姐的一段話懷疑有彥,但又不敢提出分手,直到有彥到了上海被如薇質問卻
不否認才轉向總經理。B如薇因為一張飯店的發票回到當初做選擇的電腦前,在猶豫是否
該重新選擇方案A時,遇到了A如薇才選擇離開方案B。那時的兩個如薇都愛有彥,但因為
他們個性上的不安全感,失去或差點失去有彥。
就如B如薇臨盆後,因為有彥不在身邊的任性一樣,A如薇沒想清楚有彥做了什麼、承受了
什麼,就在有彥風塵僕僕來到上海時,因為一時的情緒而和有彥大吵。
方案AB都是同一個如薇,他從小就失去父母,即使有舅舅、舅媽,他不太可能忘得了當時
失去父母的痛苦,也許就是因為如此,他的不安全感才不斷的需要證據去證明有彥是愛他
的,因為他知道失去的痛,他非常害怕失去,所以他在發覺一點不對勁時就驚慌失措,一
不小心就會像方案A那樣失去有彥。
其實A、B如薇的不同對我來說只在於努力的事物不同而已,A如薇選擇在工作上努力,B如
薇選擇在家庭努力,而在AB方案裡,因為如薇非常非常努力,最後這些努力都得到一定的
成果了。A、B如薇都是努力的,都一樣沒有安全感,他們都是如薇。
最後,與原po無關,因為這劇本立基在女性選與不選工作上,所以很好奇如果今天做選擇
的是有彥,那有彥去上海追求理想,我們這個社會是否會給他更多正面評價呢?相較留在
臺灣的有彥,我們會給他一事無成的標籤嗎?劇本又會變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