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1~4集

作者: sandra80032 (頻語兒)   2018-07-18 18:53:59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光看劇名就讓人有很大的期望。
但看完〈媽媽的遙控器〉這一單元,有一種「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感覺
倒是〈貓的孩子〉,我覺得非常好看。
本劇接下來還有三個單元,應該還是值得期待的。
(全劇10集,每2集一個單元,每次播2集)
不好意思,先說以下我會有點挑剔,畢竟這部戲應該也是衝著金鐘獎的,
所以比較的基準點會是像《戀愛沙塵暴》、《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這樣的金鐘劇。
先聊聊這個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取自於紀伯倫的詩,
我原本就非常喜歡這首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這首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是弓,兒女是箭」的比喻,
弓箭比喻親子關係/責任/義務...非常貼切。
至於「弓箭手」是類似「神、上帝、老天爺」的角色。
上天用力彎曲父母這把弓,為的就是讓子女飛的又快又遠。
這也用來解釋
「為什麼養育子女會如此辛勞,但即使再辛勞,你也不可以阻止子女飛走」
這首詩另一個令我震撼的是
「父母可以拼盡全力像子女,但不可以使子女像父母,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這首詩是基於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思想,所以和華人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在聖經中也有「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的概念。
也就是說,在這個宗教思想下,每個人都是屬於上帝的,父母只是暫時替上帝看管而已。
你如果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物品,等於是在竊據上帝的產業。
先說我本身並不是天主教/基督教徒,
但我對於東西方親子文化差異很感興趣所以才會去看這首詩 XD
西方當然也有所謂的控制狂父母,但他們的文化是告訴他們控制子女是不對的。
至於東方的孝道文化,對於父母的控制行為是採鼓勵態度的,
認為這是父母愛子女的「正常表現」,兒女應該要順從才符合孝的道德標準。
好的介紹到這邊,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對本劇如此期待,
我很想知道這部台劇要如何闡述這個議題。
第一單元〈媽媽的遙控器〉看完之後覺得失望。
我後來想了一下,歸納出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節奏不好」,沒有幫忙cover演員演技。
這齣戲好幾次讓我有這個感覺,
印象最深的是
「我是紀培瑋啊,為什麼沒人記得我了?我是紀培瑋啊,為什麼沒人記得我了?
我是紀培瑋啊,為什麼沒人記得我了?我是紀培瑋啊,為什麼沒人記得我了?」
我看到這段真的覺得蠻想快轉的...心想重複太多遍了吧。
當然這跟演員功力有關,好的演員,每重複講一次,會演出不同層次的感覺。
使觀眾不會感到疲乏。
但這位小演員並沒有這個功力,幕後人員也沒幫忙剪掉,就變成這樣了...
反而凸顯他的演技很不足。
(他其他部分是演得很好的,就是這一段我覺得很可惜)
又比如說一個哭的鏡頭,或是一個情緒的鏡頭,可能2~3秒畫面帶過就夠了,
硬是要讓演員多演幾秒,反而讓人看了有點尷尬。
第二個原因是「故事收尾太差」
收尾太差這個很多人說了,說「車禍太爛了」
我覺得真正的原因是,這部戲「沒有演出觀眾最期待的部分」
這是一個講「變態媽媽拿遙控器控制兒子」的故事,那觀眾會期待最後要看到甚麼?
就是想看到「兒子如何搶回控制權」,這會是整部戲裡最大的爆點。
這齣戲前面鋪陳了那麼久,媽媽如何走火入魔、兒子如何被搞得半死不活...
總算到了要「引爆」的時候了。
兒子設計了一個局去偷回遙控器,媽媽因為忘記帶護照而剛好撞見兒子...
一直到這邊都還很好,編劇讓這兩人碰頭,總算要爆發母子衝突了對吧? 超期待!
母子正面對決要說些甚麼呢?
結果,兒子只說了:「這不是你的遙控器,這是我的~~~~(怒吼)」
媽媽答:「你以為遙控器只有一個嗎?紀培瑋~~~ (怒吼)」
然後,兒子莫名走向媽媽,就被車撞了。
不管他到底是被車撞死了,還是用遙控器回到了過去...
那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母子正面對決」做為全劇最大爆點,卻沒有該有的對白水準。
才會導致前面鋪陳很多,最後卻沒有搔到癢處,期望很大卻落空的感覺。
==================================
第二單元〈貓的孩子〉
我覺得這個單元非常的棒,結構嚴謹,故事完整,節奏也掌握得很好。
例如:
故事一開頭鍾媽媽有點看不起做工的人,說書不讀好就去學做工。
但結局小孩果然跟著師傅學做工,但此時心境已經完全不同了。是很好的首尾呼應。
還有貫穿全劇的「天花板漏水」用來隱喻這個家有裂縫,但爸爸都說是媽媽的責任。
這個單元收納的議題也比〈媽媽的遙控器〉多,
例如有帶到「爸爸外遇,媽媽卻希望只要兒子成績好,丈夫就會回心轉意」
丈夫也順理成章「都是兒子成績太差,這個家我待不下去,拿出好成績再說」
夫妻感情不睦,卻拿孩子當成工具。
可憐的是,很多小孩信以為真,他們真的會以為「父母離婚都是我害的」
演「鍾國衍」的演員我覺得超會演,他讓我想到「危險心靈」的黃河。
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完全融入角色,不覺得是在演戲。
我最喜歡的應該就是幫貓接生的那一整段了,
「媽我受傷了」
「你可不可以抱抱我」
「你為什麼不抱我」
這一段其實很不容易演,不能太用力演,又要滿滿情緒,
一不小心氣氛就會變很怪。但他真的有撐住場面。
=========================================
其實上一次看台劇已經是植劇場系列了。
希望《你的孩子》後面的幾個單元也能帶給我們精彩的體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