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去汙名化
只要這個名詞還存在的時候,就表示社會大眾對於這件事,
還是有很多不正確的想法,直到哪天社會大眾聽到看到精神病人,
只會想到症狀、病因、預後的時候,把他當作一個疾病,像高血壓或糖尿病之類的時候,
那才是真正的完成。
至於本劇能不能完成,我個人持否定看法,頂多只能讓社會大眾多了解一點,
因為應思聰只是表現生病中的一環,當中就業的部分還沒受到刁難,
我曾經有個案去應徵清潔員,個案一提到他本身有躁鬱症,面試的人就請他回家等電話,
而且劇中的原生家庭,已經算是支持系統比較好的了,有個願意照顧的姊姊,
現實中很多家屬是丟在醫院,久久來看一次,然後這間醫院住完住下一間,持續的輪迴,
在職業生涯中看過很多家屬也有問題的,
就像林一駿說的:「家屬有病他不來看醫生,我也沒辦法逼他來啊。」
甚至思聰不吃藥這件事,在現實中很可能是家屬覺得病人病情已經好轉便自行停、調藥,
直到病人病情再次爆發才又找上門求助,很多病患便是一直現在這個輪迴之中,
家屬從來沒想過病情的穩定正是因為吃藥,只因為副作用就擅自停藥,當然我能理解
副作用真的是很不舒服的,但是擅自停藥導致的後果就是病人狀況越來越難以掌握,
而且不能忽視的還有廣大的黑數,有多少的精神病患,因為家醜不可外揚的這個觀念,
劇中應家的那個姨婆,被長期的關在一個小院子,我相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精神病的議題非常大,
他不是單純政府或是家庭就能解決的,這是一整個社會的問題,逃避是沒有用的,
只有當開始有人正視,才有可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