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希望就在雲背後-《我們與惡的距離》

作者: siedust   2019-05-01 13:11:18
網誌版: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46699401
當《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紅,同事們也在追劇時,我並沒有打開它的欲望。因為這類作品
一看就是會讓我哭到無法自己,我不敢自找罪受。
然而,這段時間因為開刀住院,身心極其虛弱,我居然不要命地開始了找罪受的舉動。就
我的邏輯,人在低潮時,找什麼快樂的作品看都不可能開心起來,倒不如看些難受的作品
,讓自己哭個痛快還好過一點。
於是,我開始了每集必哭的過程。
我最佩服與惡這部作品的是,編導可以如此流暢不做作地呈現各種面向,卻又能絲毫不說
教。彷彿他們只是把現象丟到你面前,要怎麼思考怎麼反應,那是觀眾們的事。我覺得這
很不容易,因為人類總是習慣自己先下判斷,再把判斷丟給其它人,強迫他們接受。
與惡呈現的面向很多,加害者、被害者、相關者,琳瑯滿目,卻毫不雜亂,彼此之間千絲
萬縷。與其說這是刻意為之,倒不如說這就是現實。宮部美幸在《理由》一書,開宗明義
就這麼寫著:
就像磁石吸鐵般,「事件」總是凝聚了許多人。
除了事件震央的受害者和加害者外,加上周邊的人──各自的家屬、親朋好友、鄰居、同
學、同事、目擊者、警方偵訊的人、出入事件現場的募款人、送報生、餐館送外賣的──
再次令人驚訝,一個事件可以牽扯到這許多人!
所以一點不意外,一個戲院掃射事件,震波可以無限延伸。
雖然與惡可以探討的層面很多,包含我們難以撼動的體制,但我最想談的,其實是故事裡
人際互動間迸發的火花。
我大概花了二個星期左右(畢竟要扣掉住院開刀的時間)看完本劇,今天結束ep10時,我
感覺我好像用了二個星期,從重重陰霾中,一步一步艱困地邁向光明。所以當我看到結局
時,感動難以言喻。
我知道有些觀眾會覺得,結局太過理所當然的圓滿。但在我看來,我不認為那叫圓滿,我
認為那叫做「選擇」。因為當事者的選擇,所以他們才有機會迎向曙光。
劇中無論是加害者、被害者甚至相關者的家庭,他們都在試圖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促成他
們做出何種選擇的關鍵原因,叫做「愛」。
唯有愛,才能使人重生。
唯有愛,才能包容才能理解,才會有勇氣迎向光明,自然,也能產生相對美好的結局,而
非永無止盡地墜落深淵中。
當然傷痕一輩子都不可能除去,但起碼可以結痂,可以再度提起時不再是狂亂作痛,可以
有力氣連同這微痛邁步未來。
就像最終回天彥說的:希望就在雲的背後。
沉浸在極度悲慟與憤恨裡的人是看不見希望的,因為太難受了。如果沒有撥開雲霧的力量
,不可能看見希望。而這股力量,在本劇裡,正是由愛來驅動。
所以我才這麼喜歡這個結局。
我也非常喜歡最後思悅與大芝的對話:如何相信笑開好運就會來呢?有證據嗎?
看得見的東西就不用相信,就因為看不見,所以我們才更有機會相信。
不覺得這句話和天彥的話恰恰相呼應嗎?
再聊點題外話,和與惡類似的主題我看過的作品不算少,只是與惡更貼近台灣的生態。這
種從各角度(特別是加害者與被害者)切入的作品,我想起日劇的《愛與寬容》和《儘管
如此,也要活下去》,也是超級好哭的傑作。
我永遠忘不了這兩部作品裡,身為母親們的話──
你我雖說是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母親,但我想,你我同是可悲可嘆的母親,如同鏡中反射的
映象一樣,不是嗎?
女兒被殺了,兒子殺人了,這種痛苦……這兩種痛苦究竟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喜歡韓劇的話,也可以看看許多年前的《魔王》。一樣從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角度出發
,不過這部走的是懸疑風,直到後期才將兩方的立場標示出來,但後勁超級強,看到最後
都不知道該同情哪一方,令人心痛得無以復加。
因為與惡有提到媒體,我想再推薦一本推理小說:天地無限的《第四名被害者》,結局非
常精采,超級狠烈的回馬槍。不知為何,書裡的女主角,總讓我想起宋喬安,如果這書能
影像化,賈靜雯應該滿適合詮釋的。
《愛與寬容》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5409742
《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917279
《魔王》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18490743
宮部美幸《理由》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89114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