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棣專訪》台劇挑戰國際,第一關就卡在資金 「拙八郎」盼能成為後輩突困借鏡
風傳媒 - 吳尚軒 2019-07-27 09:20 https://www.storm.mg/amparticle/1512152
https://i.imgur.com/qTBqOi1.jpg
由王小棣(見圖)、蔡明亮、陳玉勳、許傑輝、瞿友寧、王明台、徐輔軍、安哲毅8位導演
成立的「拙八郎」創意執行有限公司將在今年推出首部跨國作品。王小棣接受《風傳媒》專
訪時表示,希望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下,能給年輕人一點幫助。(蔡親傑攝)
「拙八郎就是8個導演,大家各自拍戲 ,集合起來,就是我們共同對這個環境,想說不
知道可不可以做一點事。」談起拙八郎團隊,王小棣直言,就是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下,希望
能給年輕人一點幫助,「我們怎麼活下去、怎麼籌措資金,可能都是未來年輕人突破困難的
借鏡。」
由王小棣、蔡明亮、陳玉勳、許傑輝、瞿友寧、王明台、徐輔軍、安哲毅八位導演構思
成立的「好風光娛樂有限公司」,2014年獲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注資後,更名「好風光創意執
行有限公司」,一面開設培訓班「Q Place」訓練新生代演員,一面也啟動「植劇場」推出8
部戲劇,誓言要掀起「一場溫柔的革命」。
https://youtu.be/YSXRm9XkkFQ
2017年第52屆金鐘獎上,植劇場系列劇作勢如破竹,一口氣入圍24項,最終摘下影后、
最佳女配角獎等5大獎項,成為年度大贏家,隔年金鐘,更由《花甲男孩轉大人》的盧廣仲.
劉冠廷橫掃影帝等演員獎項,聲勢驚人。
然而風光背後,植劇場卻在2017年金鐘獎公布入圍前夕,宣布將進行組織調整、暫停後
續計畫,外界紛紛關注童子賢是否撤資,「好風光」母公司「藝碩」高層,則反駁,僅表示
將對行銷、行政等單位人員進行人力檢討。
https://i.imgur.com/BdYgnlJ.jpg
由「植劇場」在2017年推出的台灣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全劇平均收視2.46,是《植
劇場》全劇平均收視最高者,該劇也在金鐘獎橫掃許多獎項。(資料照,取自花甲男孩轉大
人_植劇場[email protected])
同年年底,8名導演在王小棣領頭下,另外成立「拙八郎」創意執行有限公司。王小棣
接受《風傳媒》訪問時表示,拙這個字描述的狀態,是台灣現在的環境,每個人都處在水深
火熱,但這樣大家還是覺得可以一起做下去,沒有其他字可以形容了,他並解釋,目前植劇
場2、表演課仍會繼續,但下階段還沒有這麼快。
在植劇場2前,拙八郎將於今年推出首部作品《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由拙八郎與
新加坡新傳媒共同合作,在王小棣領軍執導下,以2016年的第一銀行ATM遭駭吐鈔案為背景
描述橫跨台星兩地的跨國科技犯罪,以及豪門間的勾心鬥角,不但是對類型劇的挑戰,也是
台灣戲劇站上國際的進一步嘗試。
預算凍漲10年 一集韓劇預算可以拍整部台劇
台灣本土戲劇,從過去多為偶像劇、鄉土劇,如今逐漸百花齊放,《通靈少女》、《你
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花甲男孩轉大人》等劇作除了在國內享有口碑,也紛紛登上國際
平台、售出海外版權。
然而走向海外,除了故事內容的創意外,台劇仍須面對製作經費的嚴峻挑戰。綜觀近年
口碑戲劇,《通靈少女》6集總預算約2100萬(新台幣,下同),平均每集350萬,植劇場系
列作品,平均單集製作費為360萬,皆屬所謂「行情價」,《我們與惡的距離》雖獲前瞻計
畫補助,也僅落在單集430萬,若往前追溯,2009年引爆口碑的《痞子英雄》,單集製作費
便已是360萬,台劇經費10年來幾乎凍漲。
https://i.imgur.com/oKLLJ8c.jpg
導演王小棣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台劇製作經費10年來幾乎凍漲,就連獲中央前瞻
計畫補助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經費也僅落在單集430萬。 資料照,取自我們與惡的距
離 The World Between Us官方臉書)
相較下,韓劇從2009年的《妻子的誘惑》,單集預算已達500萬,2013年席捲亞洲的
《來自星星的你》,單集預算則衝到1762萬,來到2015年的《太陽的後裔》,已達到單集
2440萬,如今隨著串流平台Netflix積極與各國合製戲劇、搶攻市場,年度大戲《李屍朝鮮》
總成本約1700萬美金,換算下來,單集便耗資6000至8000萬新台幣。
對於台劇經費現況,王小棣直言,當然讓創作者受到限制,整個大環境的經營,沒有更
大的行銷經營團隊跟構想,每次的經費就是投資人注資、政府輔導金、自籌經費各占一部分
,「大概就是這樣的資金結構,算都算得出來,最好大概是怎樣,所以跟其他國家比較時,
是非常辛苦的工作狀態。」
目前拙八郎包含植劇場、Q Place計畫,主要經費,皆為8位導演自籌,加上文化部補助
款。對於目前的資金結構,王小棣過去曾表示足以支應,接受《風傳媒》訪問時,他再三強
調,只是目前狀況,未來仍在思考,可能透過個案投資、平台合作,以及公共募資來尋找經
費,「植劇場就是社會溝通,也算是一種社會活動吧,公共募資蠻適合的,這是大家要一起
來灌注跟關心的事。」
https://i.imgur.com/LK0oh2j.jpg
文化部長鄭麗君1月時,曾出席由台灣、新加坡合資共製電視劇《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
的開鏡記者會。(資料照,吳尚軒攝)
面對環境挑戰,王小棣一方面對甫成立的文策院有所期待,另一方面,也更期待民間投
資人。
王小棣:為什麼台灣不能做華人界Netflix?
王小棣認為,對內容的需求,是非常清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有這樣的市場存在,但怎麼改
善投資環境?怎麼讓創作有清楚的投資團隊或平台團隊,這是現在要努力的事,「我覺得台
灣是華人市場最適合做OTT的地方,因為我們自由,為什麼不能做華人界的Netflix、HBO?
我們可以啊,創作力豐沛 ,也不是沒有資金、沒有電腦技術,應該要成立這樣的平台。」
「這個工作一直以來的困難,就是資金的籌募。」王小棣從投資現況談到,現在投資者,都
覺得自己行業的收益是有屋頂,但會把文創當成沒有屋頂,覺得一賣就能賣很多錢,另外有
些是關注文化,但同時都把文化當成弱者,用垂憐的心態來思考,甚至創作者已經習慣資金
不足,在合作時常有弱者心態,因此每一次資金往來的過程中,都沒能好好討論整個產業究
竟該怎麼做。
王小棣感嘆,沒有人真正看見文化的產值,他認為將來在文化市場上,台灣應該要有一席之
地,其中投資人應該用智慧,學習產業怎麼做,再來指導哪裡有漏洞,如此來一起組成團隊
https://i.imgur.com/e99hnWk.jpg
導演王小棣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談及台劇大環境,直指資金籌募集一直是最困難的地方。
(蔡親傑攝)
對於本土OTT平台前景,王小棣也認為尚屬困難,新媒體的資金回收機制還未上軌道,
有些只是電信業者跨過來經營,有些想做OTT,但只是個小小平台,對此他重申,真的需要
財經人才協助。
王小棣另外談到,稍早他看到一篇文章,描述韓國導演朴煥成、金光日與電視台「韓國
教育放送EBS」簽訂合約,前往南非拍攝紀錄片,朴煥成並向韓國電波振興協會(RAPA),
申請1億2000萬韓元的製作補助,但後來電視台竟宣稱朴煥成違反合約,要求將40%補助款讓
給EBS;對此王小棣無奈表示,世界各地的導演,在現在資本主義社會, 都會面臨挑戰。
「不要讓人直接跳到深海」 一探兩世代演員泅泳之路
每個導演,都有長期合作的演員,有些甚至是多年栽培的子弟兵,素來提攜後輩的王小
棣,自然也不例外。在《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裡,藍正龍飾演因哥哥身亡,意外當上總
經理的企業家二代,劉冠廷則飾演外派新加坡的小警官。
憑藉英俊外型,藍正龍19歲就開始接通告、拍廣告,2000年演出王小棣的《大醫院小醫師》
後,正式成為影劇演員。他曾坦言,剛出道時因為演技問題,常感到壓力很大,拍完片後還
曾躲在廁所痛哭,若沒有王小棣開導,不會演到今天;2008年他交出代表作《波麗士大人》
,卻意外在金鐘入圍名單槓龜,惹得王小棣一度槓上新聞局,直到2015年,才以終於以《姐
妹》榮登金鐘影帝。
https://i.imgur.com/BT1Tosf.jpg
歷經多部作品,演員藍正龍(左)終在2015年獲得金鐘獎影帝,當時妻子周幼婷(右)也陪
他出席金鐘獎典禮。(取自藍正龍臉書)
劉冠廷畢業於台藝大戲劇系,過去便對演戲充滿熱誠,卻苦無機會,當了3年體育老師,直
到遇見植劇場招募新血,才終於登上銀幕,接連參與植劇場戲劇,並在《花甲男孩轉大人》
中大突破,演活台客花明這個角色,摘下金鐘獎最佳男配角。
拜入門下的時間差了10幾年,兩人如今都是王小棣的得意門生,談到兩位子弟兵的差異,王
小棣表示,藍正龍當時可能是因為帥,而被人看到,就在不清楚的狀態開始演戲,劉冠廷則
是本身就對表演有興趣,所有學習都是自發性的,對此他認為世代跟社會環境,確實有點不
一樣,新一代想當演員的人確實比較多,「其實我們拙八郎會有Q Palce,上表演課、招募
24個小Q,就是因為一直看到這個現象。」
https://i.imgur.com/idj4r9U.jpg
演員藍正龍(左)和劉冠廷(右)於2018年12月出席《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新加坡簽約
記者會。(「取自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臉書專頁)
2013年時,藍正龍因為龐大的工作壓力夜夜失眠,甚至一度想放棄演戲,直到去紐約沈
澱1個月後,才獲得紓解。王小棣認為,藍正龍最初次因為外型,突然間就受到矚目爆紅,
「就像你知道不能去深海,因為壓力不一樣」,他當初就是突然來到高壓的地方,儘管自己
沒有感覺,但當又忽然沒人注意他時,產生的內傷,是別人看不見的。
王小棣談到,藍正龍可以到今天這個階段,是經過非多的努力,而正是過去看到許多演
員,都經過大起大落的考驗,才思索能不能有個地方,讓年輕演員比較安靜地相處,起碼有
個朋友,讓大家一起上課,接受嚴肅的戲劇課程、一起工作,不要直接跳到深海裡。
影視人員工時「簽約吃到飽」 王小棣:每個拍戲的人都是觸法的
根據勞動部統計,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人員,平均月總工時,已從10
年前逼近170小時,到去年度降為161.7小時,儘管數字比起其他行業別並無太大差異,但從
業人員因為產業特性,常有熬夜拍戲、待命等需求,此外戲劇、電影等拍攝期較長的作品,
更常見「簽約吃到飽」現象,先打下班卡,再繼續加班的作法,在業界時有所聞。
王小棣直言,在現行《勞基法》規定下,「我們每個拍戲的人都是觸法的」,他認為,
當然現在有好一點,像他自己以前也是神經病,一工作就不會停,但其實疲勞的工作環境是
危險的,現在大家都意識到這件事,拍戲都一直在討論勞動環境的問題,包括跟工會,或自
己有些工作的默契,想要少掉時數、找人分擔工作。
https://i.imgur.com/8xUpc48.jpg
影視人員長時間工作的狀況行之有年,導演王小棣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坦言,在現行《勞
基法》規定下,「我們每個拍戲的人都是觸法的」。(蔡親傑攝)
王小棣也指出,如今台灣拍戲的人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分工越來越細,以前都是一個人
當十個人用,現在劇組小朋友還會仔細做垃圾分類、做回收,現場的還原也都很用心,所以
人數增加是有它的道理。
對此王小棣也重申,因為工時多的關係,還有人員薪資的調整,都會導致拍攝成本增加,他
覺得這很合理,不花到這個資金,很難做到好的作品,然而資金依舊難找,「我對我的同業
都充滿敬意,以我們的工作為傲,大家都很困難,但一直推出不一樣的好劇。」
資金依然難找,環境仍然艱苦,想演戲、想拍戲的晚輩,仍前仆後繼進入產業,對此王小棣
倒也樂觀,「我們這麼困難都走過來了,他們也會面臨他們的困難,但也是我們8個導演,
覺得能不能做一點事,我們怎麼活下去、怎麼籌措資金,可能都是未來年輕人突破困難的借
鏡。」
另篇專訪: 王小棣專訪》「穿草鞋跟穿皮鞋合作」台星攜手打造科技犯罪劇 王小棣嘆跨國
製作大不易:這一路真是…
https://www.storm.mg/article/15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