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wenhsun4 信箱]
作者: wenhsun4.bbs@ptt2.cc (wenhsun4.bbs@ptt2.cc)
標題: [12/17講座]李清志:臺北文學中的街巷觀察
時間: Thu Dec 15 16:39:29 2011
作者: wenhsun4 (文訊) 看板: AAAAAAAA
標題: 【12/17講座】李清志:臺北文學中的街巷觀察
時間: Thu Dec 15 16:09:54 2011
臺北X文學X告白──臺北文學中的街巷觀察
李清志◎主講
◎時間:12/17(六) 14: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樓(臺北市同安街107號 》交通資訊)
◎活動網站:http://kishuan.pixnet.net/blog/post/8820617
李清志|曾任《雅砌》雜誌採訪編輯、電臺節目主持人等,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
授。李清志是個都市偵探,也是一個自在的學者、認真的作家、空間與文化的探索者,其
作品深入淺出地解析英美的都市理論,並對應臺北的現實,提出他獨特的都市觀察。著有
《台北電影院──城市電影空間深度導遊》、《台北Lost&Found:都市偵探的世紀末臺
北觀察》、《鳥國狂──世紀末台北空間文化現象》等。
臺北這座城市並不是很討人喜歡,以至於在過去的文字創作中,對這座城市的建築景觀,
並沒有太多的著墨。這個現象顯示出居住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們,過去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城
市充滿冷感與疏離,其原因可能與過去國民政府遷臺後的暫居心態,以及後來戒嚴社會因
懼怕而來的內心自我管控有關。
因此解嚴之後,可以發現許多的城市觀察作品紛紛出籠,為這座城市的生活與建築景觀,
做出不同角度的註解。可是這些作品很少針對單一一座建築物進行描述,比較多的是城市
街道空間的感覺與觀察,這種現象可以從臺北市地標的選擇來解釋。
許多城市都有明顯且市民認同的地標建築,城市地標的塑造,一是建築的巨大宏偉,顯而
易見;另一是這座建築必須是市民認同喜愛的,像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紐約的帝國大廈、
倫敦的大笨鐘、雪梨的歌劇院等。
臺北市的地標卻很難被定義,有人說是中正紀念堂,有人認為是101大樓,也有人說是圓
山大飯店,但是對許多臺北人而言,卻不認同這些建築,因為這些建築與市民之間,存在
著某種距離,以至於市民們無法塑造對這些建築的認同感與任何感情記憶。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臺北文學的創作中,似乎沒有太多的建築可以讓創作者感動或認同
;因此創作者不會著墨太多在建築物上,反而是比較多去描述城市的生活空間,那些無名
的空間與街坊,組構了臺北文學創作中的主要場景。
(節錄。全文請見《臺北的告白》特刊,文/李清志)
臺北X文學X建築》選書推薦
小寡婦,黃春明著,遠景出版社,1975年2月。
台灣近代建築——起源與早期之發展1860~1945,
李乾朗著,雄獅圖書公司,1980年12月。
台北電影院——城市電影空間深度導遊,李清志著,元尊文化公司,1998年10月。
家變,王文興著,洪範書店,2000年9月。
台北Lost&Found——都市偵探的世紀末台北觀察,
李清志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2001年4月。
古都,朱天心著,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6月。
城市歸零——電影中的台北呈現,洪月卿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2002年10月。
水城臺北,舒國治著,皇冠出版社,2010年11月。
台北學:幸福城市的風格地景,
李清志、顏忠賢、林盛豐主編,馬可孛羅文化公司,2011年5月。
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吳美枝著,台灣書房出版公司,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