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不笑不足以為道

作者: juicelover (想你就抽一根菸。)   2014-09-09 17:23:12
前言:
老實說沒辦法,我天真地以為易經八卦才是中華文化的精隨,結果... 在道板只能
遵從某些道理才是正確無誤。道如果那麼狹隘,我看到這些"道理",到底要笑還是
不笑呢??
如果不笑表示認同。。。。
人都是謙虛的,所以應無人敢說自己持守的道及思想就是"老子所言的道"吧。
可我左看右看,許多為道的朋友都有一個問題,認定"道德經"就是道,道德經地位
崇高,所以應當遵循老子所言的道,然而老子是因熟習自然的運作(易經),才因他
人請求寫下了道德經,換言之說道德經是以易經(自然)為範本寫出的老子對自然體
驗的哲學用書。若以資料來考究,道德經當中更有八十八句文句出自易經,故以先
後來談論,從易經八卦的概念所談的"道"應當更接近"老子所言的道"吧。
更別說易經這本知識包羅萬象,除了可應用在養生、道家修行(天人感應)、醫學、
科學等不勝枚舉,就連現代電腦的二進位概念,也都是從易經的二元論演繹出來,
這可證明若是能將易經八卦的概念深入淺出並應用在日常生活,易經八卦是可變化
萬千。因此就我的理解認知,解讀道德經中的文句應當從說周易的角度去詮釋,且
其哲學思想關乎到"自然循環"、而後期動靜生剋、對應至人情事理、並又回歸至自
然循環,而人的自然循環包括了生老病死,因此若能配合各大宗門的對生死的理念
,重新將道德經翻譯成更接近自然的學問,那對後學來說應是福呀。
談回到源頭- 易經八卦,很可惜的是易經這門學問隱含了
"某種無法證明的精神概念"
因此若非老師帶領入門這個概念,或是若非經由自己大量閱讀,並假定各種理論,
不斷地交錯、互相矛盾,最後透過體驗集大成,這兩者都太需要機緣了。
往往一般朋友看道德經就習慣以"人性"的角度看法出發,
另外易經八卦礙於"不同時空的文字意義",卻少有人翻譯易經並使之生活化,可翻
譯了還事有大多人認為此學問難學,真鑽研也找不到方向,這種不平易近人的典籍
究竟藏了什麼秘密呢?
沒錯就是有所秘密,這個秘密就是"道",不是嗎?
如果笑代表不認同原文的概念。。。。
既然大多人都有這個"自認為自己心中的道是道"的病,那我取笑他人,反而是不願
意同流合汙的意思吧,所以你諷刺(笑)我的,我批評(笑)你的,最終做不到兼容並
蓄,話說回來,無論是誰心中都沒有道吧。
我雖寫下這篇文,我還沒大膽到敢造次說自己有道在身呀,畢竟身心靈都不完善,
如何可說道在心中,既然道不在心中還膽敢分析三士的不同,這點還真的是很有意
思。人就是喜歡猜測未知之事。無聊吧,無論人類生存了多少年,這個"疑"的病就
是無法根治。
關疑什麼事情呢? 我不是在談論道的境界嗎? 哈~ 不用懷疑,百姓日用而不知呀。
但今天告訴了百姓道為何物,一呼一吸急是,結果"疑"就是這最大的問題。懷疑什
麼呢? 呼吸太簡單了! 但是看看生生不息之謂道的意思,以經注經不就很簡單說出
來了嗎? 好好地把生活過好,繁衍後代,那就是道了,呼吸不就是這樣嗎?
當然若把三士的概念以佛家來談,心中能有道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人格賢善"。
甚麼是人格賢善呢? 這要談論到為何皈依三寶、遵守五戒十善,以及如何戒除三惡
元(五毒),最後初信、發願,實行(精進),而後有所定境(制心一處)然後產生無上
智慧,這時無上的智慧就會與道呼應,這時說心中有道,勉強才說的通。
照以上的說法來談論三士,就會發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人格賢善,但做到人格賢善
後,還有一堆要精進的境地,所以上士為甚麼孜孜不倦追求,往往道德經說不清楚
,反而這個精進的概念會在其他家學問談論到,怪乎! 怪乎。
另外佛家談論一般人的修行,就是念頭之中已經沒有了三惡元(五毒)。
五毒就是貪嗔癡慢疑,這個修行的境界好說但很難達到,所以人要是可以擺脫這五
個障礙,那麼行為及其思想也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之下,流露出道的本質。
如果能清楚了解這這五毒所代表的人性,那就可以更清楚三士的根本意涵了。
五毒的概念。
貪: 處順境時,念頭生起想要更多
嗔: 處逆境時,念頭生起想要擺脫
癡: 不知不覺地生存著。以為是利於生存的,其實是殘害生存的,有顛倒之意。
慢: 如何察覺自我知我,並破除自我之我的思想錯覺呢?
(意即認為何物應為最高,其實那是執我以為何物為最高)
疑: 不斷精進能夠斷疑,疑心不用,用心則不疑。
以佛家五毒來探討,就會發現人格賢善的重要性。
而人格賢善後的下一階段就是出離心,最終出離心生出了菩提心,原來成了上士還
有這麼兩個階段的變化呀,怪乎怪乎,道德經怎麼沒說呢?
其實是有的"那就是清淨"。佛家有一句話這樣說,煩惱即菩提,意思就是怎麼將煩
惱的力量轉換成正面積極的力量,這個概念是很有意思的。除了清淨以外,更講求
如實觀照及智慧的顯現,將現有的障礙用"適當方法"來轉換成利於他人、眾生的概
念囉,這真是很積極及正面的喔!
所以說若硬是將三士分得清清楚楚,並用人性的角度去談論如何不同,那其實不是
道,只不過是用是心理學或是行為學角度來坦討人性囉。
顛倒不顛倒呢? 顯諸仁、藏諸用還是藏諸仁、顯諸用? 妙哉! 妙哉!
主題: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請見地雷復六五
=== ===
=== === 六五,敦復,無悔。
=== ===
=== === 清楚地知道自己離"根本"很遠了,故"老老實實"並"自我督促"
=== === 地找到回家的路,即使再辛苦也不會有任何的悔恨。
======== 敦字有兩意自我提醒避免犯錯。第二為老實之意
心中有道,見山是道、見水是道,知道無一定形象。
處處留心皆是道,所以老老實實地、每天自我督促地與道同行、深怕失去。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請見雷地豫六五
=== ===
=== === 六五,貞疾,恒不死。
========
=== === 因九四為正位、六五居此有坎象,坎有心表之。貞疾有心病之意。
=== === 此爻較抽象,其意為雖安樂度日,必有心病纏身,但所處之位
=== === 仍屬中道,故中道不滅。
表面離道,實則未離。一心兩意、仍有懷疑不能統一乃病之因。
中士對於道半信半疑,有所感受則認為道存在,無所感受則認為道不存在
好像在又好像不在,五毒中之疑是人之所以不能踏入大道的一個障礙。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請見雷天大壯六五
=== ===
=== ===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
======== 考據旅人上九喪牛於易,方知道王亥畜牧牛而有優渥生活
======== 但也因過得荒淫的生活,後行商在有易國,其國君奪其牛
======== 並殺害王亥及其僕人。羊隻走丟於有易國是在被殺之前。
若知"道",就清楚順其中道不失規矩的原則,若他人提醒自己行為脫序,
自己仍不節制,荒淫度日,以認為自心仍未迷失繼續放縱。
雖道並不會放棄任何人,仍會透過預兆藉以告知世人走回正途。
然而世人習氣已成,反而自持為大,認為自己的道就是道。
因此聞他人之道,自然無法認同,並覺可笑至極。
by juicelover
※ 引述《nknuukyo (  ~閉關中~)》之銘言:
: 道德經中,這一段的解釋也出現過許多版本,
: 有些部分有邏輯上的漏洞,這部分雖然我有較喜歡的解法,
: 但仍然還沒什麼把握,不曉得各位對這段話覺得該如何解或喜歡怎麼解?
: 以下開放討論: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 下士聞道,大笑之;
: 不笑,不足以為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