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這是全名
很有趣的議題,討論(或吵架爭論?)的過程應該會讓更多人去了解相關脈絡背景
乞丐趕廟公?
一堆討論內容在那為反而反滿好笑的,居然還可以說是忠烈祠乞丐趕廟公
「理性」討論該留不該留,是多元尊重的一環也是一個過程
阿今天怎麼會用閩南語的諺語去比喻神社是廟公,忠烈祠是乞丐?這是誰尊重誰了?
不去查一下當初為何日本人在臺灣廣建神社的背景原因就算了
外國侵略者在台灣興建的建築物怎麼外國人反而變成是廟公??
搞不懂到底這裡是臺灣人的國家還是日本人的國家
更可悲的還是用所謂的「台語」諺語來去說外國人是廟公,外國人的月亮有這麼大這麼圓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4211
「以主題式的故事,串連起跨域的文化資產,並且達到多元交流與理解的目的。」
這應該是很多版友分享的這就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縮影,也是這地方能吸引人之處
約略查詢了一下虎頭山旅客人次的變動,
看起來這真的是桃園市一個難得觀光客迅速成長的特色地點
吵架出行情,看市政府怎樣利用這個機會
是要讓更多人到這認識這樣的故事,還是就讓這地方回歸平靜
討論越兇,曝光度越高,應該就更有機會讓執政者不要亂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