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老茶廠重生 一窺日據老時光
【聯合報╱記者賴佑維/大溪報導】
大溪鎮復興路老茶廠日前重新開張,走進大溪老茶廠大門聞到的不只是淡淡茶香,更有「
時光的味道」。遊客在此享用的不僅是舊時英國貴族愛喝的紅茶,還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一窺日據時代製茶的面貌。
大溪老茶廠歷經製茶風光,興盛時期曾1天3班24小時不間斷作業,1年最多生產600噸紅茶
。隨著時代更迭,勞力外流,喝茶人口也變少,台灣農林公司在民國84年將老茶廠關閉。
如今為了推廣觀光也讓資產再利用讓老茶廠重生,轉變為觀光取向的茶廠。
賞建築˙保留日台原味
遠眺大溪老茶廠,外觀為日人參考印度大吉嶺茶廠所建,走進門內處處巧思,融合日、台
建築風格,大溪老茶廠店長萬光久表示,廠內為了保留古早味,對於內部裝潢未有太大的
變更,幾乎保留原汁原味。
想休憩˙閱讀間翻雜誌
遊客走進大門,首先望見充滿特色的販賣部,廠方找來古老茶罐點綴,更增添時光的味道
。遊客在此可購買大溪有機蜜香紅茶、綠茶,當然也有普洱等茶葉。在販賣部後方的則是
小型閱讀間,廠方貼心準備有關於茶的雜誌、書籍,供遊客了解茶文化。
找回憶˙文物陳排展示
來到老茶廠當然要享受舊時回憶,販賣部右側為歷史文物展示區,充滿歷史味道的機具、
往年照片,彷彿陳述當年最風光的瞬間。萬光久說,日據時期日人大量出口紅茶,當時大
溪、復興一帶適合種植茶葉的土地幾乎都是茶園,風光一時。
取好景˙多窗設計吸睛
「怎麼這麼多窗戶?」萬光九解釋,因為製茶需要大量空氣,當初建築師也考量這點,如
今多窗特性反而吸引不少攝影師前往觀察光影變化、取景。
聽導覽˙歡迎團體散客
大溪老茶廠提供團體客預約導覽,至於散客則在假日11時開始,下午1、5時提供導覽服務
。萬光久表示,透過導覽遊客更可明白老茶廠的設計概念,和古人充滿巧思的設計。例如
有效利用地面乾燥機熱氣,回收送到樓上讓茶葉快速萎凋,萬光久說,當時就有領先時代
的環保概念,從廠房各種設施可以了解日人的巧思。
看茶具˙中西風格都有
遊客如想現場品嘗蜜香紅茶,廠方也備有充滿英式風味的茶具,讓遊客徜徉在茶香的世界
。萬光久說,特別準備中、西式兩套茶具,供遊客選擇。其中英式茶具模樣精巧,不少女
性遊客一見還會為其驚呼「超可愛」。
「未來還要增設餐廳、窯烤披薩等。」萬光久表示,將利用茶廠其他空間,一步一步增設
,「想在都市塵囂中休息一下,來這裡就對了」。
曾經,大溪紅茶 媲美印度大吉嶺
大溪豆干聞名全台,卻少人知道大溪茶葉曾風靡全球。大溪老茶廠表示,大溪在日據時期
盛產紅茶,品質媲美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其獨特的芬芳香味,連英國貴族也愛喝。
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就是台灣農林的前身,1899年在新北市海山地區及大溪地區開拓大
規模茶園,西元1926年角板山茶工廠即現今大溪老茶廠誕生,後來因為歐洲人愛喝紅茶,
日人便改生產紅茶,賺進大把外鈔。
日人為了推廣紅茶,將海山及大溪地區紅茶送往印度大吉嶺與當地紅茶比較,發現品質竟
在伯仲之間,從此聲名大噪,不少英國貴族都指名要喝這味。
當時所生產的紅茶稱之合名茶,風靡歐洲,後來為了與其他紅茶區別,改稱日東紅茶。台
灣光復後,製茶依舊盛行,但隨著經濟發展,勞力迅速外流,加上政府廢除製茶管理規則
導致小型茶廠暴增,台灣農林公司在民國84年關閉大溪茶廠。
時代演變,人們早已遺忘大溪的紅茶,如今台灣農林重新開張大溪老茶廠,讓遊客再度重
溫舊時紅茶好時光。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421073.shtml#ixzz2qHS6K1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