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烏龍茶泡茶方式之前,建議先瞭解茶湯滋味與香氣的來由與原理,
才會比較容易理解泡茶方式該如何配合自己的口味做調整
茶湯滋味與香氣主要來自於茶葉“內含物質”浸泡過程中釋放至水中
常會聽喝茶的朋友形容,這泡茶“耐泡”,主要原因在於內含物質量豐富
可以多次釋放至茶湯中,仍有茶香
有諸多因素會影響其含量與特性,比較常見的是:
1.高海拔因生長時間長,加上氣候環境因素,內含物質多,葉片也較為厚實
2.製程因素,像是溫度影響發酵快慢與香味香氣物質形成
3.季節. Ex.低海拔一年採收六次 到最高海拔一年二次
泡茶三大要素:茶葉量/水溫/時間
a.茶葉量
茶量會直接影響可溶入水中的內含物質總量多寡,
常有人用茶葉量多,快沖快泡的方式,說這茶可以多次沖泡還有茶味,很耐泡
這其實算是銷售手法之一,但是當把茶量/水溫/時間/水量固定下來比較時候
套句流行的說法, 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嚴格來說要用”茶水比例“來定義比較恰當
b.水溫
水溫會影響內含物質釋出的快慢與不同的內含物質的表現,
因而不同茶種會有各自建議的溫度,做適當的調整
像是綠茶一般攝氏75度上下沖泡,球型烏龍第一泡攝氏100度泡開, 隨後可稍減
東方美人茶85度
c.時間
當浸泡越久,理所當然的可被溶出的內含物質越多,可是同一泡茶可被溶出的量
大致固定的,要久浸一泡茶就把內含物質釋放差不多,也不是不行,自己喝的開心就好
只是別說怎麼這泡茶不耐泡
之前有版友在問,茶能不能久浸? 其實不是不能久浸,而是要看茶特性與泡法是否合適
同樣的茶葉,用冷泡浸泡一整晚,不一定喝得到苦澀, 這跟溫度也有關
像是夏秋低海拔的烏龍茶,原本兒茶素就高,做成清香型,發酵程度與走水又做得不夠
熱水久泡之後,單杯茶湯中的苦味澀味太重,咖啡因的含量又高,其實不適合
可是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葉,製作過程恰當,其實拿來熱水久浸不一定會苦澀,
這跟內含物質特性有關
推薦的烏龍茶泡茶方式:
一. ISO 3103 標準茶葉評鑑方式
這也是台灣茶葉比賽的評鑑方式,建議有興趣版友可以去買這樣的茶具評鑑組,大概150元
標準茶湯的茶水比例 2% 3公克的茶葉,150cc的水量,100度水溫,浸泡6分鐘
這樣的泡法,通常給朋友喝的話只喝到第二泡而已
二.小壺泡
小壺泡的茶水比例 6% 9公克的茶葉,150cc的水,100度水溫,
第一泡60秒 第二泡30秒 第三泡60秒 , 第四泡後時間可依第三泡茶湯做調整
茶壺容量若有不同,可依茶水比例調整茶葉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