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於包裝和說明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不過我覺得,作為一個品飲者,
本身還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甚至某些可能已經變成是常識了
就舉咖啡豆而言,我在店裡買一包咖啡豆,上面可能也只寫著:
「肯亞 AA top、水洗、烘焙度:淺、烘焙日期:2018/10/28」
一般不會寫建議研磨度、多少克沖多少水、溫度和時間等等
買咖啡豆的人,本身多少就要具備料理它的能力,這應該屬於自己學習的範圍
一般臺灣的高山茶,老實說對於普通人而言,泡的方法都差不多
西方國家的人對於咖啡濾壓壺可能比較熟悉
可以跟他們解釋茶的泡法也差不多
只要簡單告知比例和時間,比如說7克茶、500CC滾水,泡3分鐘
其實也就是把咖啡粉換成茶葉而已
也同樣可以提醒他們濃淡視個人口味調整
在臺灣茶葉包裝混亂
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大部分喝茶的人都不是看包裝和文字敘述買茶
一定要試喝過才買,或是跟熟悉、有信任感的茶莊拿
喝過之後,這些文字敘述大概就都是多餘的了
如果是準備要在國外賣的茶,包裝和說明需要更仔細
但我覺得兩種情況不應用同樣的標準一概而論
除非你去買茶他不給你試喝,包裝上也什麼都不寫
這種的,就不要跟他賭人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