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朱家安的文章
為什麼支持服儀規定的人會說出「如果不穿制服,高中生裸體上學怎麼辦?」這種超現實
的話?要確認這個說法不成立,我們甚至不需要討論「裸體上學是否有道德問題?」,因
為用常識就可以判斷這種事情幾乎不會發生:在過去,高中生假日出門逛街不需要穿制服
,他們也沒有因此更容易選擇裸體。(其實如果硬要打賭,我會選擇賭高中生在被要求穿
制服的校園裡還更常裸體)
為什麼關於服儀規定的公共討論裡會出現那麼超現實的顧慮?我相信這是因為有些習慣高
中生穿制服的人,正在經歷道德心理學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所說的「道德錯愕」
。
人是社會動物,依循特定道德規範生活。然而,人不見得想過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範,許
多時候人只是習慣遵守他們。在這種情況下,當其他人提議改變這些規範,人容易心生反
感,卻又說不出為什麼不能改變,因為他並沒有真的想過為什麼要有這些規範,自然無從
辯護起。用海德特的話來說,這時候人進入了「道德錯愕」的狀況: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
反對改變規則的理由,所以人可能會不自覺地說出一些他事後也會覺得很奇怪的說法。在
幾個心理學實驗裡,海德特請受試者閱讀一些描述褻瀆或反傳統行為的案例,並詢問感想
:
研究員:「你是說,你認為例子裡面的這位女士剪碎國旗,這是不對的?」
受試者:『是的。』
研究員:「為什麼?剪碎國旗並沒有讓誰受到損失,不是嗎?」
受試者:『呃……她剪國旗的時候可能會被鄰居看到,然後造成心裡的不舒服。』
研究員:「不過我們的例子一開始就假設她剪國旗的時候沒有被別人看到,對吧?」
受試者:『嗯,對……。』2
簡單說,受試者試圖為「不可損毀國旗」的傳統辯護,但發現這很難做到。一面認為「這
項傳統背後一定有其道理」,一面又說不出顯而易見的道理,於是便容易舉出各種有明顯
瑕疵的說法。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這是因為他自己過去沒有反思過「不可損毀國旗
」這個傳統的存在意義,他只是單純接受了這項傳統延續下來的道德規則,但沒有想過為
什麼我們該接受並依循。在此意義上,這位受試者跟現在許多支持服儀規定的人是很類似
的,並造成類似的結果:在說不出道理的情況下,為了辯護自己偏好的觀點,而舉出明顯
與事實相違、甚至自我矛盾的說法。下面讓我們舉幾個例子:
1.為了舒緩霸凌和排擠
有些人主張「制服解禁會造成服裝上的霸凌和排擠」。然而,如果這個疑慮嚴重到我
們應該恢復制服,那其他本來就存在,而且一直沒有被禁制的霸凌管道,例如筆記本、筆
袋……應該足以讓老師和教官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吧。
不過事實上並沒有。
幾年來,一直沒有老師和教官主張我們應該為了防止霸凌和排擠而增加更多道具上的
規定,因為霸凌和排擠只是藉口,他們只是想要學生穿制服而已。3
再說,制服的規定本身也可能成為新的霸凌管道,我的某個學長說,他高中的時候是
全班唯一乖乖紮衣服的人,結果成為同學取笑的對象。
2.為了避免學生做其他可怕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若不需要服從服儀規定,學生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我給這些人的建議
是:假日不要接近西門町或其他學生會穿便服群聚的地方。
3.為了避免學生將來面試不知道要穿西裝
有些人認為服儀規定有助於學生出社會之後守規矩。這種人可能會嗆「你不穿制服,
以後面試有種穿內衣拖鞋啊」。對這種人來說,人是一種非常笨的動物,必須要穿十二年
制服,才容易理解並接受在某些公司面試時要穿西裝、在某些公司上班要穿制服。
4.為了校園內部的安全
如果有人潛入校園,會很危險。老師和行政人員這些大人在學校裡的數量比較少,警
衛很容易辨認人臉,而學生數量很多,而且每年都會更新,所以最好穿著制服。
有鑑於近幾年選擇開放校園的學校越來越多,我不太確定校園安全有多值得顧慮。然
而,即便校園安全很脆弱,制服恐怕也不是好點子,因為制服很容易到手。如果我身為真
心擔心校園安全的校長,我會在校門口裝幾台嗶學生證和工作證的機器。
5.為了讓在校園外面出事的學生即時得到支援
如果高中生不穿制服,我們在街頭就無從辨認誰是高中生(而且基於某些理由,只有
制服有這種效果,吊牌什麼的都沒有用),如果他們跌倒受傷、遭流氓恐嚇,路人就無法
即時伸出援手,並聯絡學校支援。
即便是為了高中生的校外安全,你其實也很難評估制服的效果。例如說,學生比一般
人更需要支援,似乎預設了他們更容易遭遇危險,然而,若制服能讓救援者辨認誰是高中
生,制服也能讓潛在的罪犯辨認誰是高中生,因此使得他們更危險。
此外,如果是為了學生在校園外的安全穿制服,我們應該是要規定學生在校園外和假
日穿制服吧。
我自己並不覺得我們有什麼有道理的理由支持服儀規定、支持處罰不穿制服上學的學生。
不過這種事情並不是我說了算,因為公共討論本來就有賴所有人一起提供論點,互補不足
。著眼於此,要在服儀規定的議題上展現出建設性,支持服儀規定的人應該要想辦法脫離
「道德錯愕」的狀態,努力想出一些符合常識的論點。
或許這件事情很難,因為或許某些支持服儀規定的人,自己過去也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有服
儀規定。這種缺乏反思的習慣,可以說是臺灣教育的常態,也是種種改革面前的阻礙。臺
灣的民主化不斷進展,也不斷產生新的爭議,需要藉由討論解決。若我們希望未來的社會
討論更有效率,似乎應該考慮在義務教育裡加入批判思考和社會學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