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教會主張,十二年國教中國中階段「童軍」、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及「全民
國防教育」三種課程皆是威權時代的孑遺,應予廢除。而社會領域中歷史、地理、公民與
社會三科部定必修課程也擬刪減為每學年各三學分。
針對童軍與國防教育,筆者非專業不敢贅言,然以筆者參與國高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修訂
委員廿多年的經驗,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不應從必選修四學分減為二學分,歷史、地理、公
民三科也應維持四學分。因為這兩個課程是台灣社會健全發展與教育成功的重要利基,也
是最具特色的人文文化精髓所在,不宜刪減。
長期以來,筆者有很多機會接待中國九八五及二一一重點大學的校長和教授們,他們常常
問起:為什麼台灣人都那麼彬彬有禮,所有接觸過的師生都一樣,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
所有人都把「你好、謝謝你、對不起」掛在嘴邊,社會中呈現一片祥和之氣。聯合報也時
有報導大陸網友及新馬記者對台灣深蘊的人情味和富而好禮的社會風氣頗多讚譽。最近少
數人到國外詐騙,被罵得狗血淋頭,因為他們的行徑背離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
個長期以來大家耕耘的金字招牌與核心價值,難怪大受撻伐。
為何台灣社會這般成熟有禮,追根究柢,乃紮根於幼稚園道德讀經教育及小學生活與倫理
實踐課程,和國中就已落實的公民與道德科目,以及高中深耕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和歷史
、地理、公民與社會等重要課程的循序培育有以致之。就是因為文化教材與道德教育紮根
很深,才使得台灣,成為所有華人世界中最深具人文的底蘊和傳統道德的典範所在。
「儒」字拆開來不正是「人生所需的道理嗎?」相傳孔子問「道」於老子,反思「何為人
?人為何?為何人?」道何在?道在自身,道在山水、草木、日常之間。宋朱熹名句「半
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更激勵我們探究
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以滋養人生智慧,立己樹人。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要我們每天四問自己「身體、學問、工作和道德有沒有進步?」多麼
發人深省,多麼受用!維持中華文化和台灣文化所結合的課程精髓與道德教育何其重要,
確實不宜刪減。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9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