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新聞稿】 發稿日期:2017年5月3日
沒有平價托育,沒有生育
台灣已被列為全世界低生育率最嚴重的國家,而且近年來毫無改善跡象。全教總檢視目前
改善少子化政策,發現政府所提解方仍無助於增進生育率。提高生育津貼、補助褓姆費用
、補助幼兒學費、…等等現金補助政策,事實証明都無效。教育部提出了4年1000班公共
化幼兒園政策,直接由政府設置公共化幼兒園,本會雖抱持肯定,然而委託公益法人團體
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模式卻成為縣市政府卸責的省錢作法。本會認為要解決少子化,
須提高層級,由行政院主導,勞動部、衛福部及教育部等各部會都要有具體作為,政府與
企業為年輕父母提供育兒類別假期及津貼,並且有效保障父母育兒後回任工作。而在公共
化托育制度上,應要求縣市政府在增設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以1:1方式增設。以確
實落實托育學區制,徹底減輕家長托育負擔。
補助現金卻鼓勵提高收費
現金補助政策已經証明無助於生育率提高,以高雄而言,第三胎以上可以領取生育津貼4
萬6(2010年起),但至今生育率仍是六都最低。而各縣市補助褓姆費用同時引起褓姆費用
調漲,臺南市今年補助了私立幼兒園學費1萬5千元,同時間有高達80所私立幼兒園調漲學
費。本會認為補助學費雖是國內外常見之政策,但國內始終沒有確立幼兒教育機構的「教
育性質」,仍是放任私幼商業化,這是導致學費補助政策失敗的主因。以香港而言,幼兒
就學亦有補助,然而私立幼兒園年度獲利不得超過開支10%(非牟利幼兒園則為5%)。德國
幼兒家長有補助款,幼兒學費亦有補助,但私人幼兒園經營團體常是教會機構或具高度公
益化的社福機構。本會認為目前公私幼比為3:7,短期內無法大舉提高公共化幼兒園數量
,但補助學費同時應有限制獲利之機制,以免投入大量預算卻仍無助於生育率改善,錢進
業者口袋又引來社會批評政策買票之嫌疑。
非營利成為政府省錢的公共化選擇
教育部4年增設1000班公共化幼兒園計畫已開始第一年,本會發現諸多缺失,以屏東而言
,因校地及設備取得不易,竟提出挪移公幼的構想,將公幼移至他校併班,改增設非營利
幼兒園。而高雄更是見獵心喜,將原本規畫要增設的公幼20班全數取消,打算未來增設非
營利幼兒園即可。台北更以原本要拆除的危險教室,以補強方式增設非營利幼兒園。政府
口口聲聲說要大舉增設公共化幼兒園,事實上卻是各縣市的一場省錢大賽,大舉增設完全
排除雇主責任的非營利幼兒園。本會對此表示擔憂,顯見政策買票大發學費補助仍是主流
,增設公共化幼兒園則以少量增設,且完全不需負擔雇主責任的非營利幼兒園為主,試問
如何挽救低迷的生育率?
延長托育鼓勵延長加班
本會認為,解決少子化應徹底盤整各縣市2-6歲托育資源,以學區化方式有計畫增設公立
幼兒園,並提供2-6歲年齡層足量的名額。以台南市為例,全市有4萬多名學前幼兒,2-3
歲公幼名額竟只有113個,這形成嚴重托育斷層。其次,改善托育環境不應由教育部全攬
責任,因為除足量的公共托育外,提供對育兒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亦是不可或缺,教育部
過度要求幼兒園延長托育時間,造成更多的無良顧主無上限的要求年輕家長加班,這是錯
誤的政策。改善托育環境不能建立在教保人員的血汗付出及剝奪親子互動時間,本會嚴正
反對以長時間托育作為學校特色招攬新生。
整體而言,家長就讀任何幼兒園都不應全額負擔營運費用,育兒是國家的責任。但接受補
助的私幼需以限制獲利來確保教育本質,另本會肯定現階段承接非營利幼兒園團體具有高
度的公益性,但政府不應只強調長時間的托育,卻全然不檢討年輕家長過長的工作時間,
以致於生育率低迷,且弱化家庭功能未來將造成更多社會問題。在制度面上,若將來非營
利經營不善,政府全無接管機制,只能被動的再次招標,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本會建
議,以學區化方式有計畫有比例的逐年增設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是政府無法逃避的
責任,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改善少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