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03:00聯合報 劉新圓/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一○七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出爐,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引發批評。許多人對執政黨去
中國化,感到憂心忡忡。但也有獨派拍手叫好,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是外國,不是「我國」
的歷史。
暫且不談這些涉及統獨的議題,我們應該先問問,新的歷史課綱到底要學生學什麼?在「
歷史」課程中,除了國族認同以外,還有什麼更根本的基本能力需要培養?
或許是受到過去十多年教改的影響,新課綱將廢除中國史的斷代概念,改為主題式教學。
其實,現在高中歷史課本就已經逐漸走向主題式了。譬如高一下學期中國史的第三篇(章
)「近世的發展」,從「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開始,讓學生了解為何宋朝積弱不振,有
的課本還會稍為回溯東周的夷狄、五胡亂華、安史之亂等等。
將中國史放在夷夏關係來討論固然很有趣,可是即將升高二的兒子,卻說他上得「霧煞煞
」,因為連宋朝是怎麼開國的都搞不清楚,根本無從思考與討論,其他朝代的來龍去脈也
都有類似的問題。換句話說,這樣讀起歷史來,簡直是時空錯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或許課綱委員認為,與其背一堆沒有意義的年代與人名,不如集中在幾個重要的主題,好
好思考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各族間的互動。他們或許忘了自己以前是怎麼讀歷史的,花
了多少功夫記憶朝代的興衰更替。假使沒有這些底子,對故事的先後毫無概念,要如何看
清所謂的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呢?
不少人對「背誦」嗤之以鼻,似乎所有的記憶都是死記、填鴨,考過就還給老師,沒有意
義。可是,如果學語文不先背單字,要怎麼了解或說出完整的句子呢?
假使中國史取消斷代、減少資料,是為了順應教改,那麼建議放棄這種標新立異、華而不
實的觀念,讓學生把基本的東西學扎實再說。假使是以教改之名,遂行政治目的之實,那
麼主其事者就是其心可誅,必須背負歷史罪名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