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上是個用心準備課程的好老師
但,小弟認為,最有可能出狀況的環節是「課程計畫」與 (審定課程的)「能力指標」
※ 引述《epistemie (1111)》之銘言:
: 我在高中教一門技能科目,是必修課,但不是考科,
: 我相信我所規劃教他們的會很有用。
(恕刪)
: 我想讓他們可以各自選擇,一個就是我原本規劃的課程,認真上課
說真的,課程中有許多空白,需要老師下去填補、補充
老師也經常會有些自發性的課程
(而且應該多鼓勵)
不過,審定課程的內容是否基本上落實,會是某些教育官員執著的重點
規劃上建請保留課本的內容
: 一個學年只有一學期每個禮拜兩個小時不到,把升學的壓力留在教室外面
: 好好享受這門課的學習
: 另一個是六十分方案:學期最高分六十分,只要做到
: 1. 準備一個套件,套件有七種組合方式,七種都做出來,而且必須是在教室自己做
: 下課前確定把環境收拾整理好,恢復原狀
: 使用熱熔膠槍,其他具危險性的機具不會使用,囑咐戴護目鏡,沒戴者後果自負
: 2. 上課不發出聲音干擾其他上原本規劃課程的同學
: 3. 必須依規定準時出席或請假,上課時可以看自己的書 (甚至默許有限度地使用手機)
: 選擇這個方案的要簽字畫押。是半個大人了,可以學習為自己負責
1.問題會在.......課本的落實程度
基本該做的要完成,剩下的可以用「因材施教、分組教學、自選課程」之類的說明之
2.原60分方案,可以改為68分方案
視上課期間安靜與否、套件完成精緻度給予上下7分調整
一方面給些希望與努力空間,一方面讓事情不會變得太衝突
(數字只是參考)
3.手機不建議開放
4.有個家長通知為佳,不見得需要家長簽字
避免歧視,不論選哪種方案都應該(學生)繳交回條
5.教室的插座足夠嗎?
(恕刪)
一點淺見,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