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觀課不是教學觀摩,全教會破3大迷思。
https://reurl.cc/e5ppR
作者:親子天下ꀠ2018-07-06
12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後,每名教師都必須公開觀課。但是許多人以為公開觀課就是教學觀
摩,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澄清3大疑點,推出《觀議課實務手冊》,希望公開觀課可以
真正成為教師間的教學專業對話。
作者:張益勤
12年國教新課綱將在明年8月上路,未來每位校長、老師都必須在1學年進行1次公開觀課
。根據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會)統計,全國有70%以上的教師贊成公開觀課,但
是仍有不少人對公開觀課的概念似懂非懂,也存有許多迷思。譬如,觀課時可不可以拍照
?議課時又該如何「以學生為中心」的回饋?
全教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公開觀課不是品頭論足,更不是一場表演,而是要促進教師的
專業對話。他指出,一般人常以為公開觀課就是教學觀摩,是錯誤的想像。他指出,公開
觀課與教學觀摩有3個最大的差別:
差別一:公開觀課有事前的備課、說課
張旭政表示,教學觀摩是一般人對公開觀課的錯誤想像。但是教學觀摩的雙方在觀摩前都
沒有任何的討論,只是透過學校公告的通知,在特定時間抵達教室看老師上課。他指出,
不僅是上課的老師不知道誰會來,只顧著卯足全力呈現出最好的表現,讓觀摩容易淪為一
場表演;對於到教室觀摩的老師,也因為缺乏討論,不易對焦。
「相較之下,公開觀課需要非常多的事前準備」,張旭政說。張旭政表示,公開觀課前,
老師們必須有共同備課的基礎,建立信任感,也必須在行前「說課」,讓觀課的老師明白
台上老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特性、教學方法等,協助彼此聚焦。
差別二:公開觀課的焦點在於學生的學習,而非教師的教學
張旭政強調,公開觀課期待實質的專業對話,必須聚焦在學生的學習,而非看老師表演。
在全教會推出的《觀議課實務手冊》裡也說到,因著許多教師開始嘗試以學思達、分組教
學、學習共同體等方式教學,學生的互動與學習更是教室裡的重點,觀課的重點也更應該
在學生身上。
張旭政期待,觀課教師可以成為上課老師的「第三隻眼」,以客觀角度觀察學生行為,關
心學生的學習迷思?學習鷹架?甚至是身心狀態等,「甚至如果實施分組教學也可以分配
觀課的老師分別注意不同的組別」,張旭政說。
差別三:公開觀課後必須議課
進行公開觀課之後必須議課,換言之,必須全部老師坐下來討論觀課的學習,並不是像教
學觀摩在回饋表上勾選選項而已。《觀議課實務手冊》中也提到,教師議課要儘量以觀察
到的事實為討論內容,避免空泛。舉例像是,學生的互動情形、學生面對甚麼學習困難與
解決過程等。
張旭政則提醒,議課時要避免評論教師、不批判學生也不下結論,保持開放的提出建議,
並且學習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敘述方式,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
為了讓公開觀課實際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環,而非淪於形式上的業務,全教會也推出《
觀議課實務手冊》,為老師們一一釋疑,也期待隨著新課綱上路,能讓公開觀課成為教師
的專業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