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好
看了您的文章和問題,彷彿看到過去的自己,
讓我真的很有感觸,想發篇文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文中想處理的問題本是該不該替學生繼續申請營養午餐?
但您卻提到了那孩子的抽菸行為,這部分的連結可能不太恰當~
即使您或許是認為「學生家裡有錢給他買菸,卻沒錢吃飯」很不值得同情,
這當然是再合乎邏輯不過的質疑和無奈。
但家長是絕對找得到漏洞跟學校跳腳的。
唉,這也是社會縮影啊,好多人都已經三餐不繼,甚至重病在身了,也還是要抽菸喝酒的...
我們可以教公平正義,但最好避免執行這類的公平正義,
不然社會的現實面並不會還我們公平正義的......QQ
我認為,身處教育界最首要的善的原則,就是千萬不要帶頭給學生貼標籤。
我知道這很難,因為我自己曾經也會在不自覺中犯這種錯誤,且當然不止一次。
想要改進,就必須不斷的練習著回顧及省思自己和學生的所有互動與言語,
才能意識到自己哪些行為可能會對學生造成的傷害?
然後再在下一次的互動裡修正。
甚至,很誠摯的對學生道歉,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畢竟老師也會犯錯,拉下臉認錯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身教。
也真的很多老師辦不到這點,被學生恨之入骨的。
總之,貼標籤的傷害完全可以是一輩子的,
不管是對你們的信賴關係,甚至是對他人格建立的負面影響。
即使即使,我知道,
常常這個標籤或是對學生行為的疑惑,我們只藏在心裡,
但其實也很可能已經默默的左右了我們對學生的付出,真的。
另外
學生家境、品格、學業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問題,所有的狀況都得要拆開來檢視才周密妥當。
我們當然可以抽絲剝繭,溯源去思考問題的根本,再對症下藥,
但切忌萌生「因為他有A問題,所以產生B問題也不意外」這種數落他的心態。
來一題,解一題吧!
解不開就再修正、再嘗試,再解不開就尋求其他資源:
網路影音文章、書籍、同事、教育界老朋友,或是在相關研習大方提出自己的困難。
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建議和招術,而每一招都有機會是正確答案,
端看我們怎麼截長補短而融會貫通,轉化成自己應對學生問題的硬實力。
簡言之,抽菸、口出惡語或其他問題,全都該各個擊破,不要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
抱持著「只有有問題的學生,沒有問題學生」的想法,
在解決學生問題的時候就能多點耐心和細心。
基本上我自己在遇到比較有狀況的孩子,萬年一招最常用的就是一直「煩」他,
多聊天互動、多關懷、多鼓勵,最後再用其他同儕的力量去溫暖他。
也不敢說過程不曾踢過鐵板,但至少真的多多少少會感受到對方的成長,
而且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往往是離開班級之後,會最懷念老師的那個。
這種付出沒辦法立竿見影,但給彼此的感動絕對夠久夠深。
「有關係就沒關係」在班經上也是完完全全成立的,
每天花個三分鐘五分鐘,語重心長的和孩子們聊聊班上遇到的問題,或其他人生道理,
凝重氣氛後,再抓穩他們改善的時機,給些簡單的小甜頭來摸摸頭,
班經積分啦、口頭社會性鼓勵啦、或很實際的小零食全都很好。
這些對孩子真心付出、打自心底希望他們好的行為累積起來,是他們更容易感受得到的。
而這種一推一拉的節奏打習慣了,
其實會發現班上很多孩子變成老師的小信徒,屢試不爽,
把這種身為seafood的優勢掛到您對孩子期望,班經的正向力量就滾起雪球了。
再來進入正題,要不要繼續幫孩子申請營養午餐補助一事,還是先容許我先分享故事:
我的前一間任職學校,行政對於家長的事情神經緊繃得不得了,據說是有發生過事情。
講難聽點,會明顯感受到學校的氛圍已經傾向於
「學生教不好沒關係,但家長有一丁點怨言,你就吃不完兜著走」這種本末倒置的病態。
我跟家長、學生的關係已經算是很緊密融洽了,
也都有因為服裝、作業量和要不要午休這些小問題被主任「ㄋㄧㄠ」過。
雞皮蒜毛的事都通通要有紀錄留存(教室日誌、學務輔導系統、紙本輔導紀錄、聯絡簿)
每天光製作這些紀錄喔,就會花上快一節課的時間!
那時候身為一個初出茅廬、血氣方剛,心中自認為很有「抱負」的老師,
一方面會覺得自己明明就在做對的事,教育服務對象應該是學生,
一方面覺得學校很ㄎㄅ,根本在消磨老師們的熱誠。
這樣的負面情緒就一直掛了幾年,每年暑假都讓我很想離開,
不過最後也都因為自身對學生的責任以及家長給予的期望而留下。
直到去年離開那間學校後,
我才發現,我跟所有行政或家長的應對變得很得體,且心思縝密,
做每一件事之前就會下意識不斷去設想可能會有的異議及後果。
這些行為完全已經內化成一種本能,一種自我保護,也降低別人對自己誤解的可能性。
曾經的衝動,都已經徹底被磨成圓滑的處世智慧,
回想起來,我是真的真的很感念前一間學校對我的「囉嗦」,
因為這些囉嗦,肯定能讓我在未來少受很多傷。
所以今天,看到原PO老師的文章,不禁讓我訝異也感嘆......
對,我再瞭解、認同您不過了!但我不建議您考慮的做法。
以前的我,一定也會想停掉那個學生的補助,給他知道不惜福的下場。
但其實真正的後果是,這補助一停,
學生部分,會認為老師在跟他作對,因此更討厭老師、更排斥學校和學習;
家長呢,也可能因為失去補助而大鬧學校,提到錢,於情於理,老師都難站住腳;
學校方就更不用說了,沒理由去保你,家長間如果有流言蜚語,骨牌效應是對學校很大的傷害。
所以獎助金這玩意兒,只要身分資格確實符合遊戲規則,
一定是寧可多錯給一個,也不能少給任何一位,
尤其這對部分家庭真的會是很重要的金援。
(反正社會上濫領或亂用補助的人不曾少過啦,就隨他們去吧!
這部分的行為是教育不來的,就讓獎助或補助的承辦單位自己去發現、修正就好)
如果停補助,老師賺到什麼?除了當時的一口氣,和自以為的教育以外,真的沒有。
這乍看的確是教育對方的一種選擇,
但從客觀面來看,這其實是種教訓,
我們想用教訓的方法警惕或威嚇學生或家長,
最後卻教訓到自己......
(人之常情,更不要奢望這類的學生家長"目前"有這麼深厚的智慧來領悟您的用心良苦)
好啦~所以,真的不要因為學生在那邊碎碎念就不替他申請補助,
只要身分合理,補助該給,就大方協助申請,反正錢也不是從我們自己口袋掏出來。
停他補助金,其實只是老師在拿石頭砸自己腳而已。
任教的這三、四十年,建議盡量不要跟任何家長、同事和學生對槓,
我們把力氣和時間省下來,去做對學生有益的事,會對所有人都更好。
戒菸有戒菸的勸法、嘴賤有嘴賤的教法,
對付學生,和對付另一半一樣(誤XD),就像在放風箏,
有時候拉太緊會直接墜落,適時的鬆繩才能飛更高更美。
以退為進的危機處理才是最成熟、最安全的策略。
也從很多屆退老師口中聽過:教師生涯最重要的事是「安全下莊」,
這句話,待越久,就會越認同啊......
再分享有次研習,ㄧ個曾經讓我感受如當頭棒喝的故事:
講師曾經當過一年的代課老師,完全體悟到老師這行業的辛酸,毅然決然轉行。
他現在是位心理師,在與各式各樣不同身家背景的人深談之後,他才瞭解到——
那些會讓我們頭痛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很可能出生在跟我們完全不同的背景。
所以我們才如此不懂他們為何如此懶惰、調皮或惡劣,
就像是他們現階段或許也無法同理我們為何如此生氣、愛唸,甚至在他們眼中是咄咄逼人。
這席話真的徹底打醒了我,我也自此不斷提醒著自己:
這其實就是為什麼 我們在台上,孩子們在台下 的原因。
而且,回頭看看過去二三十年的自己,其實什麼蠢事壞事沒少做過?
不也是這樣懵懵懂懂,甚至渾渾噩噩的過了萬餘個日子,才慢慢成熟些。
如果要像個臭老人倚老賣老,這些後生晚輩會信服嗎?
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氣度,才真的配為人師表呀!
最後,常常會聽到老師開玩笑說自己已經沒有教學熱誠了,
我其實也常常在下班後,用這樣懷疑跟自己對話,
但想想自己平日對工作、對班級,對所有孩子的付出,
都會發現那都只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愛。
或許這種疑惑或無力感,在在的也是最真實的在推動著我們這些有熱誠的老師的力量,
現今教育環境確實對老師不太友善,但我們最多只能放棄抱怨,不能放棄做對的事。
原po和所有教育界的同仁們,辛苦了!
會這麼氣噗噗代表您對工作很有想法和熱誠
希望文中的範例和措辭不會造成您的不適或誤解
我的本意是真的很認同您的用心,畢竟那真的也是過去的我的樣子!
不過也就更因此不希望用心的老師為了這些社會的現實黑暗面而受傷
我想理智線是大家都常常在斷的XD
所有老師在教師生涯上難免會碰到光怪陸離的事
我自己也遇過很多很多
像過去帶過的班級是連多位超資深老師都一致認同看過最惡魔的班級
身上也因此留下了一些疤 (對,不只是心理性的,還是物理性的)
不過惡魔的班級用心帶久了 也是會讓您帶出一堆小天使
就像蘇軾和佛印的佛糞故事
我都自嘲自己 誰叫自己是小時候也是那種老師眼中的小惡魔 所以現在才要還債XD
所以 平心靜氣走過 或和同行交流後
會發現
唉呀 原來都只是小巫見大巫
笑笑就沒事了啦
能不能成為孩子的貴人 才是我們在這行最大的意義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