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必修首年逾百校非高一開課 新學年師資恐更匱乏
2023-06-18 22:03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課綱明訂高中本土語以第一學年開設為原則,首年仍有超過百所高中職喬不出彈性學習時
段,經「註記」無法開課的理由後,在高二、高三找空檔開課,卻面臨升學壓力更大、本
土語學習斷鏈的問題;也有學校首年開課在高二,112學年將開回高一,導致高一、二同
時要修本土語,師資要雙倍,也有學校因找不到本土語教師,只好遊說學生選「第二母語
」。
國家語言發展法修正後,本土語列為中小學必修,國小生每周必修一節課,國一、國二列
部定必修,國三採選修;高中列為部定課程兩學分。
本報去年報導,首年有150所高中職,因開在高二、高三,111學年課程計畫書一度遭退件
,經陳述理由後才通關。112學年即將開始,經進一步追蹤,今年約有近百所去年沒將本
土語開在高一的學校,112學年將把課程開回高一,開學後形同高一、二同步開課,同校
要有雙倍師資;另仍有51校維持在高二、三才開本土語。
一位不具名高中校長表示,首年考量師資不足,決定把課開在高二,但顧及高二課業壓力
,今年將把課開回高一,近半年來四處找老師拜託來教,幸好學校交通區位好都找齊了,
但也聽聞部分學校還求無人,特殊語言恐怕只能申請直播共學。
實際上,本土語在課審會討論時,決議不在國三開課是課審會「折衷妥協」的結果。也有
高中教師指出,若國三未列必修,若選讀的高中是在高三才開本土語課,國三到高三恐出
現學習空窗,高三還得面臨大學考試、學習完整性的難題,勢必會出現學習斷層。
本土語師資仍有缺口,且全國各地分布不均。花蓮家協副理事長林君明也透露,雖然家裡
多講閩南語,但花蓮缺乏閩南語師資,僅找得到客語、原住民語教師,導致孩子最終選修
客語,當作是學習「第二母語」,但回家也缺乏語境練習。
教育部對此表示,國教署已開始盤點112學年度各校師資需求,確保校校均可順利開課;
部分學校若因地處偏遠,或因區域語言特性不易覓得師資,也提供直播共學作為備援。另
也提供本土語文教學人員參與專業增能及回流研習機制,強化教學人員專業知能,以確保
教學品質。
教育部也提到,依據新課綱各領綱,各學習階段均有其對應可開設的語文級別,高中職屬
第五學習階段,可開設語文級別為第1級至第5級,學校可透過分級評估工具,選擇適當級
別及合適教材進行差異化教學。
本土語必修上路一年,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本土語政策未做好完善師
資、課程安排,課本內容甚至連本土語流利的家人長輩都看不懂,學生興趣低落,幾乎要
淪為「營養學分」。另外,本土語課應注重聽與說,不該讓考試降低學生學習意願、過度
注重書寫、變成一堆音標和奇怪的繁體字,應該調整成選修,減輕學生負擔。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表示,本土語政策立意良善,但應從家庭教育著手,在生
活中實踐,效果最好,選擇在教室以課程教學方式學習母語,是事倍功半、效率非常差的
方法。
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表示,官方希望本土語開在高一,但高一要學的課程實在太多,很多
學校也在高一安排學習第二外語,本土語又半路殺出,甚至直接列為部定必修,就算有學
習混淆的風險,學生也只能多擔待。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也提到,有家長向他轉述,孩子班上的閩南語老師是一名退休
公務員,上課就是放影片、放歌,再下去隨機和學生用閩南語聊天,全班九成學生幾乎都
在滑手機、聊天,顯見若教師只有語言認證,卻沒有教學經驗,非常不ok;但也有家長認
為,孩子學習閩南語後,不僅回老家能與阿嬤溝通,多學一種語言,也有助於強化人際互
動。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244195?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獨/千人跨校搶修卻喊卡! 北市5明星高中微課程新學年將停辦
2023-06-18 22:03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高中本土語必修上路一年,各校多將這二學分安排在高一彈性學習時段,但該時段是課表
上自主學習、特色課程、選手培訓的唯一空堂,教學現場抱怨課綱特色遭摧毀。建中、北
一女等五所明星高中自2019年起,與鄰近八所大學合開微課程,每年吸引上千人跨校搶修
。但本報掌握,五校微課程確定在本學期結束走入歷史,112學年起不再開設,也有多校
因應本土語上路,自主學習時數只能縮編。
彈性課程是高中新課綱一大亮點,本土語必修上路前,每周至多三節彈性課,學生有充裕
時間自主學習,但本土語必修自111學年上路後,考量本土語銜接、課程規畫、升學壓力
,課綱也要求高醫開設為原則,學校多安插在高一彈性課。也有學校想拚一學期趕完本土
語,好讓另一學期能留下三節完整彈性課,卻因單學期每周要塞二節課才能滿足二學分,
該學期學生自主學習形同歸零。
北一女、建中、師大附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五校組成策略聯盟,自2019年10月起,每
周三下午安排三節彈性學習,與台大、政大等八所大學開設微課程,每一門課都是6周、
18小時的紮實內容,涵蓋資訊、醫藥衛生、財經等18個學群,不乏許多熱門課程,每年吸
引上千名高中生跨校搶修。
根據各校111學年課程計畫書,除了師大附中將本土語在高一上、下學期對開,其餘四校
以聯盟合作、師資不足為由,將本土語安排在高二。但本報掌握,本土語必修上路後,聯
盟解散傳聞甚囂塵上,經過數個月討論,五校微課程日前確定本學期結束後喊卡。
但在聯盟課程結束後,本報查閱各校112學年課程計畫書,僅建中、北一女112學年將本土
語開回高一,成功高中、師大附中、中山女高仍維持高二開課。據了解,各校也並非合作
中斷,而是將各自尋找資源調整開課,或改為小型校際與大學合作開設微課程。
台北市教育局證實,五校聯盟微課程確定「轉型」,理由是各校有課程精進調整需求,包
含每校課程架構與特色活動互有差異,聯盟綁定時間需考量各校排課時段,如本土語文、
校訂必修等,各校與大學端也有不同合作方案,與目前聯盟功能重疊。
針對其他未組成策略聯盟的高中,過去多在彈性課程讓學生自主學習,本土語上路後,自
主學習時數也變得破碎。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表示,本來每學期會請學生撰寫自主學習計
畫,自行安排執行時間與進度,本土語上路後確實縮減到自主學習的時數。
高孟琳無奈表示,本土語是語發法明訂的部定課程,高中不能不上,就算會衝擊學生自主
學習,教學現場也只能接受。
教育部說,本土語納為部定課程課綱,所需新增的節數、學分數,是依據「國家語言發展
法」相關規定進行最小修訂,不調動現行部定領域、科目課程節數、學分數,避免過度干
擾各校課程教學規畫,因此彈性學習時間每周上限仍是三節,高中職學生修業年限中,自
主學習合計應至少18節,學校仍需依相關規定實施自主學習。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244193?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