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yebling (閃亮亮)》之銘言:
: 在面試很多工作後
: 真的都是很多機械系鳥缺
: 看到104上面 只要是公車可以到 或是雙北市的工作
: 幾乎都是兩周內 11-20人 永遠都是源源不絕的人
: 除了有一些鳥缺明顯兩周內 0-5人
: 不過桃園某些看起來大公司福利不錯 也只有兩周內0-5人
: 現在就算開出跟舊公司一樣的標準 老牌私大碩畢經驗一年30K
: 也不能馬上錄取 還要等... 就算上了結果薪水35K 責任制
: 所以現在耐操吃苦 薪水不求 資方都不太甩就是了
: 那資方要的是? 連日商都開始台商化了
: 主因是像某版說的 萬惡KMT嗎?
因為台灣老闆沒有競爭力
跟經營整個國家的那群人一樣,只想著四年,甚至只有今年
做東西都只做 metoo, 或者我更便宜
我做過最沒力的案子,就是老闆只想做"別家有的功能就好"
別家是誰? 就抄評比象限右上角那些大廠。
所以產品出去當然只剩下價格可以拼。
不肯投資,東西要做到跟大廠一樣,一定是大家做到跟狗一樣累東西又爛
老闆拿出去賣價錢又要低(也高不起來)
這中間的差價不會憑空消失,當然是員工共體時艱。
上面這種還算非惡意的
其他更多老闆,有賺錢的那種,看到整個人力市場是這樣的情況
本來可以好好地對員工,成本的壓力比較低之下也沒有誘因花更多錢請人
(當你可以花50元吃到麥當勞,"應該"不會到對面花100吃肯德基)
看到這個景象,有能力的都出國比賽了。台灣有百萬優秀人才在國外繳稅。
這些人如果被留在台灣貢獻,今天整個情況又不一樣
IT業在台灣薪水如果月薪 35K, 大約等同於在美國年薪 $35k 的生活品質而已
全世界沒有一個自稱已開發國家的"科技業" "IT" 薪水行情爛到這樣
導致能用的不是跑了就是被外商吸收走
剩下的這些人,(請原諒我就這麼直)
老闆看看差不多開個 NTD 35k 就能請到平均以上的
大家出來賣東西都已經在比誰便宜了,你請人花35k ,阿我花40k,我不就吃屎?
於是台灣的薪資就這樣上不去
最讓我不爽的是連旁邊的香港新加坡公司都到台灣來撒野
花兩千多新幣, 便利超商的薪水就想找 developer 去那邊當台勞
台灣人已經讓人家看雖小到這個程度了
科技業的鄉親們,要爭氣啊
有點子年輕有點本錢就去創業拼看看
輸了沒關係,因為你買到經驗,離成功可以更近
不然至少設法讓自己實力硬一點,出國去賺大錢,不要因為想家而屈就台灣的薪水
離開舒適圈,不要做那種人家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的工作
應該要去找那種會讓你絞盡腦汁思考"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的工作
提升自己,讓慣老闆們知道,殺價是買不到好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