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陣子,畢業時也思考過類似的事,可以提供一些想法
我是EE背景,但比較愛純軟,所以研所修課時就去資工所修
找研替時也碰到類似的問題,當時純軟薪水大概比韌體少1-2萬
當時我的想法是:
-> 雖然起薪少,但到一個水平後純軟薪水比不會比較差
(工作2-3年後,有點實力的純軟要月領8萬以上並不難)[註*]
-> 這個水平我假設我三年能達到
-> 一個月少2萬,粗估三年會比硬/韌體少賺80-100萬
-> 我做我喜歡的事情比較投入,才有可能成功
-> 我的成功帶來的價值會遠超過前三年少賺的80-100萬
-> 其它機會成本和現實考量,以我來說也是軟體較好
(將來想出國的話軟體比容易,走硬體我進不了design house,韌體也進不了MmNR等)
-> 考慮機會成本和整個生涯,我覺得走軟體對我比較好
[註*] 我覺得所謂有點實力大概是前10-20%那邊
其實就是把一些機會和長期目標也納入考量,說是計算機會成本也可以
如果你的能力不錯,機會成本造成的差異會比一開始的起薪差更多,不妨從這個角度想想
當然人生很多時候不會像計劃的那麼順利,所以實際情況會有所出入
做為參考,提供一下我當時的最終選擇:
-> 因為實在很想了解底層在幹麻,剛好又有機會去一家能碰Kernel的做韌體,就去了
(雖然這家薪水沒比純軟高多少就是)
-> 有先確認工作內容是Kernel相關,而不是bios那種
-> 進去前就想好就只做三年,結束再換回純軟
-> 工作上和主管溝通,盡量做韌體中較上層的部份(ex: framework)
-> 期間就花閒暇時間持續精進純軟技能,持續參加軟體社群
-> 期滿後雖然找軟體工作一直被打槍,但最後運氣不錯有轉回軟體
-> 現狀比我當初的預期還要好,不過偶爾還是要補一些純軟技能
題外話,做為過來人,除非你真的很想了解底層,不然我不建議先去韌體再回軟體
很多軟體公司看你沒純軟工作經驗直接不面試
更慘的還會被一些HR和HH打槍,而且是釘在牆上那種QQ
一個沒弄好就再也轉不回來了也說不定……
(我大概找了半年才拿到一家純軟公司的offer,而且肯面試我的不超過5間)
文筆不好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