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A股掛牌 郭台銘說不出口的真相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FII)即將風光上市,這家公司是鴻海最重要的金雞母,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公司上市後3年內,鴻海集團必需承擔穩定FII股價的責任,公司上市後3年內,鴻海精密不能轉讓直接或間接持有的FII股份,閉鎖期滿,兩年內最多也只能賣出3成股份;過去鴻海在年報裡沒揭露的營業資訊,這次在A股上市招股書中,連和蘋果的往來資訊,FII全都攤在陽光下,要了解鴻海集團74萬小股東未來5年命運,就必需全面解讀《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說明書》。
3月16日,早上9點,數10位鴻海小股東出現在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上市前說明會的現場。有滿頭白髮的資深股東,攙著老伴的手,來現場碰運氣,看能不能有機會買到新公司的股票。
鴻海分拆FII在中國A股掛牌的案子,是台灣股市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連各家金控董事長都在討論,FII在中國上市,會不會直接衝擊台灣的資本市場?
這次中國證監會大開「方便門」,神速通過上市案。就連在中國,投資社群也都在熱議,FII為何可以倉卒上市?FII成立於2015年3月6日,嚴格來說並不符合A股上市規定,中國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中規定,「持續經營時間當在三年以上才能上市,但經國務院批准的除外」,可見FII上市案對北京當局而言,不只是一間台灣公司在A股上市,而是事關國家戰略全局。
真相1
FII吃肥單
擁鴻海最具價值的iPhone業務
然而,在喧喧嚷嚷的話題下,《財訊》詳細剖析FII上市前的招股書後發現,鴻海集團也是「展現高度誠意」,破例讓交易內容與對象全都露;這也讓外界得以窺見,這樁外表看似風光上市案的背後,其實隱含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對全球事業版圖的重新布局,以及未來對股東權益的潛在影響。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布的資料,FII主要的業務有3大塊:第1塊是包括手機零組件在內的網路通信設備;第2塊是雲端服務設備;第3塊是精密工具和機器人。
其中,通信事業部門去年前3大訂單都來自蘋果,光這3筆訂單就高達74億美元(約新台幣2145億元);更特別的是,通信事業部門和供應商簽下的前3大採購訂單,也都是來自蘋果(Apple operation)。FII在去年12月底向蘋果買了23億美元的手機前蓋板觸控屏幕,由於FII採用Buy and Sell(代採購)的商業模式,這些作法可能都是蘋果出於管理供應鏈所做的安排。
招股書的內容也透露,FII的客戶結構,華為是FII在微型基地台的大客戶,戴爾則是FII伺服器的大客戶,NETGEAR是FII在網路設備領域的大客戶,甚至發現,緯創和台達電也把雲端相關訂單交給這家公司。
這些資料證明,這次FII上市案中,最有賣點的是,最具競爭力的蘋果零組件供應鏈和通信業務,已從母公司切出來上市;重組過程裡,和工業物聯網無關的子公司和業務則被剔除,像嘉善國碁電子商務公司、杭州鴻富創新、Foxconn Europe Digital Solutions則不納入收購範圍,仍留在鴻海集團裡。
尤其,過去鴻海在台灣年報中罕見揭露各事業單位的營收和獲利比率,更不可能揭露客戶真實名稱和訂單狀況;但這一次,根據招股書的資料,FII的通信設備事業,遠高於代工產業「茅山道士」(毛利3到4%)的一般水準;2017年通訊網路替FII帶進台幣9800億元的營收,占公司營收6成,毛利率高達13.65%。…【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24000004-260410
海邊法師以候領大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