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S大的分享, 也借用點小空間. 自己沒到那麼資深 (七年級) 但也已經歷過類似的事.
其實所謂"中年失業"現在不是傳統那種一個穿著西裝打領帶, 為了房貸孩子從辦公室跑去
開計程車賣小吃的社會新聞勵志故事, 而是另一種型態, 年輕, 學經好, 技術超前
也許你會覺得我在說什麼? 沒錯, 就是年輕, 學經好, 技術超前
我之前在去年分享了一串, 其實主要也是要凸顯這逐漸浮現的問題, 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包
括從海外到台灣的情況, 後來因為風向考慮個人隱私而刪文, 所以先呼籲當有珍貴的訊息
分享時, 希望大家不管怎樣先尊重分享者, 這樣大家才更有機會看到訊息, 至於為什麼會
有這問題, 其實是來自於台灣就是那麼小 (沒有貶意, 形容規模) 所以天花板在被邊緣化
下也隨之逐年下降
講白話點, 也就是你是top也會撞到頭的意思, 並沒那麼勵志的努力就會有你的位置. 市場
職缺與薪水的決定, 主要是來自於預算還有HR(budget+headcount)這公式, 沒有就是沒有,
哈佛或矽谷來也一樣, 特別是大公司更是標準化, 找一個100分來一個150, 也不會x1.5,
就是這樣機械化填格子罷了, 沒那麼多複雜的道理, 而很多人資或主管也沒思考那麼多
所以格子越來越小, 但你越來越大時, 就會發生裝不進去的情況. 不是這個內容物不好,
而是這整個格子的底盤根本就不夠深厚. 這就是台灣隱藏在低薪背後的真正問題. 很多人
常講的一些商業勵志話 (只要有實力, 人脈, 努力xxx...等) 是沒錯, 但是當你遇到這種
限制問題, 那些實力人脈努力, 如果不能擴張格子的話, 也只是在聊天而已, 這樣的比喻
希望有表達到, 但並不是否定努力向上的態度, 那是一定要的基本態度
比如說, 當已擁有前段的技術經驗, base可能比外面主管高, 那技術職塞不下, 主管也塞
不下你, 可是外行人還會說你態度不好, 狀況外的更跟你大談人生道理, 你只能選擇沈默
.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只能"離開或創業, 還有這些資訊都看不到的原因, 而且不能講白
, 也與社會普遍認知有偏差, 多講還會演變成另外一種情況
而另一方面, 某些格子裡還是有很多真正年紀大的 (沒有不好的意思, 只是形容) 仍在崗
位上, 他們可能不知道, 甚至沒離開過舒適區, 或是知道但就刻意要這樣做. 結果就會成
了年紀大的生存, 年輕人卻收到"中年失業罰單"的詭異情況, 當你碰過有些人根本與市場
還有趨勢偏離時, 還能振振有詞, 就會瞭解到什麼是生存者偏差
所以就在格子變小變少, 還有生存者偏差下加劇了這天花板的下降. 我認為如果對自己生
涯有打算, 要儘早面對這個事實 (包含學生) 而不是鄉愿的跟隨商業書那套直線腦思考.
具體突破方式我之前有提過些, 除了儘早瞭解自己專長領域是基本外, 還要知道這塊在台
格子分布狀況, 夠不夠多 (平均的人), 夠不夠大 (前段的人), 隨著研究就會越發現很多
在喊的"趨勢"與格子根本是兩回事, 甚至還成反比. 也會對很多議題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有更深的瞭解, 進而做出判斷
感謝分享, 在此做點拋磚引玉, 也希望能吸引到強者分享不同角度的思維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