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oAfraid (小子難纏 不得安寧)
2018-11-10 14:45:47※ 引述《hass231470 (11!)》之銘言:
: 外商要去台商, 要練溫良恭儉
: 台商要去外商, 則要回頭從課本看起
: 這就是台灣目前的關卡, 讓很多當打之年的人才無法順利流動
: 而且兩邊都各據一派, 你說專業我就談做人, 你談做人我就挖課本
: 經驗知識之間無法交流, 反而形成對立
: 另外些人則是壓根都不打算動自己屁股, 所以搞政治, 也是形成一個職場障礙
: "Sr不等於年資深"
: 台灣應該要有Sr的概念, 不是一直搞低階管理還有騙剛畢業的
: 我們明明人才很多, 但當打之年3,40歲就動不了只能出國
: 剩下就在國內互搞, 甚至相輕
: 所以我才推崇google的面試機制, 願意重視關卡還有專業QA設計的態度
: 不是倚賴hunter/referral或溫良恭儉讓主管個人意識過剩做決策
: 在台灣不管台外商, 真沒看過在檢討面試能力的, 只有在檢討求職者
: 這方面其實進步的話, 人才之間的流通就會更順暢, 也打破了假性中年失業*
: (年紀不大, 離法定退休還有20-30年, 卻找不到工作)
: 老闆不是沒錢, 很多明明真正中年的老屁股卻不動, 年輕勞方還互相攻擊
: 打下另一個勞方不會因此升天, 得利的其實都是資方, 優越感都是假的
: 工廠時代的面試機制橫行30年, 薪資則固定20年, 經濟奇蹟就是這樣來的
: 觀念的進步大家要一起努力, 有分享就是好事, 不管台商外商, 本土海龜, 年薪100, 200
: -
: 1 Sr的觀念
: 2 面試能力的進步
: 3 勞方勿相攻
台商要去外商, 則要回頭從課本看起
感覺外商面試時 很重視理論
請問各位覺得這是對的嗎?
因為如果是台商這樣做
大家一定幹譙到爆
我都工作十年了 不問我工作經驗 問我原文書問題?
同樣政策 台商跟外商問
反應好像大不同
還是說外商做研發 確實理論會吃比較重 \
不像台商就隨便做 能動就好
是這樣嗎?
我不是很懂外商 面試問一堆理論
是真有必要 還是砍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