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tdtv.com/b5/2020/09/16/a102941893.html
「華為禁令」生效 日韓台企業全部停供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9月16日訊】美國對華為的禁令15日正式生效,華為高度依賴的
日本、韓國、台灣供貨商都已停止供貨。有學者表示,美國禁令生效後,華為可能因為找
不到替代零件,產品水平退回到10年前。
自美東時間9月15日零時起,美國制裁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使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的企業
如果要向華為供貨,必須取得美國的許可。禁令生效之日,日本大型半導體企業鎧俠、東
芝、三菱電機都停止向華為供貨,涉及NAND快閃記憶體、硬碟和半導體等產品。
索尼已於15日之前宣布向華為停供智能手機相機的CMOS感測器。
韓國三星電子、三星顯示器、LG顯示器、SK海力士也都宣布停止向華為供貨。
台灣的台積電早在5月份就已停止接受華為的新訂單,8月份宣布從美國禁令生效之日起停
供華為。聯發科、南亞科等台灣半導體大廠也相繼宣布將遵守美國禁令。
台積電和三星電子是華為以往最主要的兩大芯片供應商,在宣布停供華為後,均出現訂單
大增。自由時報引述業界消息稱,華為趕在禁令生效前包了一架貨運專機來台灣運走芯片
,以提高備貨庫存量。但業界估計,華為庫存的芯片只夠用到今年年末或明年年中。
除了境外企業,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企業「中芯國際」9月15日也表示,「將嚴格遵守相
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且已按照相關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
但中芯國際具有中共軍方背景,也存在被美國制裁的可能,而且中芯國際的最高技術(14
奈米)與華為手機的需求相差甚遠。
日本、韓國和台灣企業是華為高度依賴的供應商,英國調查公司Omdia高級總監南川明估
計,日韓台三國企業總計向華為供應大約265億美元的零部件。
華為日本法人會長王劍峰8月26日表示,日企在華為的全球供應鏈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2018年華為向日本企業採購7210億日元(約68億美元)零部件,2019年的採購量增加了
50%。
據悉,上述停供華為的企業中,可能有些計劃或已經向美國申請許可,但目前美國尚未批
准任何企業。市場分析預計,由於制裁令源於中共利用芯片技術監控全球用戶,所以美國
發放許可的可能性很低。
除了芯片,華為智能手機的其它零部件也主要依靠外國廠商。台灣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近
日表示,如果華為缺乏相關零件,根本無法組裝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認為,美國禁令生效後,華為只能找到比較低端的替代零
件,這將降低其產品的競爭力,甚至將回到10年前的產品水平。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近日也承認,華為正處在一個困難時期。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