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news.yahoo.com/封面人物》與父親的約定-盧彥勳的網球路-042942147.html
縮網址: https://reurl.cc/Lp2p4K
人生如網球賽事,盧彥勳從愛開始。
「網球是我的生命,它就在我血液裡面,我所有的回憶都是因為網球創造出來。」從兒時
拎起拍子對牆擊球,盧彥勳總認真以待,這一用心賣力,不知不覺超過30個春夏秋冬,「
我對我的生命如何認真去看待,對網球運動就如何認真去看待,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1983年次的盧彥勳,在桃園出生,父親盧慧源、母親許素芬則為屏東人,出生不久一家四
口搬遷到三重。他來自活雞中盤商家庭,稍微長大點到市場幫忙外,還偶爾學著追雞、抓
雞,2010年溫網扳倒「美國重砲手」Andy Roddick闖進八強,國外媒體封為「
Chicken-catcher Lu」(抓雞盧),就是訝異他的出身。
「努力去完成目標吧,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完成一件事,一個小目標,那種成就感。」
盧彥勳談起小時因緣際會,由於哥哥盧威儒先被選上網球隊,才有接觸網球運動的契機,
之後在一次次對打牆壁回擊,從10顆進步到30顆,甚至後來改用時間計算,慢慢累積出專
注的基本功。
90年代的台灣體壇,職業棒球起步不久,國內運動風氣不如現在,儘管盧彥勳家庭不排斥
他繼續打球,但傳統上衝突依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要符合家裡期待,場外課
業必須達標,才能從事喜愛的運動,他覺得求學那段時間非常充實,用心讀書、認真打球
,取得兩者兼顧,順利邁向下一步、職業網球舞台。
不過在盧彥勳之前,台灣網球男子選手世界排名最佳是他的師父連玉輝,單打527、雙打
345。那時盧彥勳設定「單打百名內」,得到迴響多半是有夢最美、失望相隨,鮮少祝福
和贊助。
「沒有先例,沒有範例告訴我們該怎麼努力,那年代,大家都不看好,又沒有什麼,所以
說要走這條路,大家都覺得你瘋了。」
2000年,盧彥勳決定轉職業的那年,年底父親心肌梗塞猝逝,17歲的他那天還在國外比賽
,無緣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對盧家而言,頓失重要經濟支柱,盧彥勳放棄出國留學打球這
條路,拾起球拍堅定走向職業賽場。
「不是我爸給我什麼宏願,『彥勳你一定要打職業』,而是我有這樣子的天賦跟機會,為
什麼要浪費。在他過世前,一直幫我打聽、請益許多前輩,像是哪些學校可以配合,怎麼
打職業,幫我找贊助出國比賽。在那個當下,我爸突然發生這件事,很難過,會不想打球
,有時會想,假設他不做那些事情,工作完也沒休息,也許我爸也不會……就是因為我的
關係。」
每每提及這段,盧彥勳眼神流露出懊悔難過,他坦言那時很想要放棄,後來沉澱一段間,
「回想最後跟爸爸談話的內容,假設我找一所大學讀書,那其實跟所有人一樣,假設我做
了一件,台灣以前沒有人做過,挑戰台灣認為不可能的事,打破大家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像我剛剛說的,我爸沒許下這願望,但他在世前,替我付出這麼多時間心力,這是我想要
為他達成的一件事情。」
接下來盧彥勳不只是踏上職業賽場,更是樹立許多台灣男網第一的里程碑,2004年首度闖
進男單世界百名內、2010年溫網闖進八強、生涯ATP挑戰賽29座單打冠軍(史上最多),以
及男單世界排名最高來到33名,造就台灣男子網壇傳奇。在每次關鍵賽事結束後,他總會
親吻手指、指向天空,感謝上帝,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父親。
回首職業網球生涯,盧彥勳坦言許多球迷都津津樂道,那一戰成名的溫網賽事(2010年的
16強擊敗Andy Roddick),但他覺得職業第一分和第一座冠軍歷歷在目,「拿第一分前,
卻受到最嚴重的傷勢,第一座冠軍也是,不斷摔倒失敗,不斷努力修正,就算是球王也一
樣歷經這些,大家都有挫折過,但這部分,誰能夠撐到最後,就有辦法往上跳,這是勝利
之前很重要的部分。」
他表示現在還有社群回顧,勾起他一些比賽前的回憶,但重點往往在於過程,種種難忘的
片段,成就最後的果實。
「沒有人一站上去就是勝利者,網球積分是從零比零開始,不會因為對方排名高,分數就
要給對方。當然我無法保證我每天都可以是最好的,但就是要把這天最好一面呈現出來,
盡力去做到好,然後把這樣的想法,帶在每個過程當中。」
因為愛,盧彥勳堅持著,由於熱忱執著,他選擇延續夢想下一個篇章,退休後無悔地打造
網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