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ish15150507 (祈願)》之銘言:
我不知道其他前輩的順序,單純從我目前知道的狀況去嘗試解釋
有問題的就請其他版友前輩修正補充了
: assessment有一定的順序(MAGEE有)
: 觀察> scanning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of movement
: > functional assessment > special test > reflexes & cuntaneus disturbtion
: > joint play movement > palpation > diagnostic imaging
: Hertling也有assessment的順序
: 觀察> inspection > selective tissue tension tests > neuromuscular test
: > palpation > provocation test > special test > functional assessment
: > examination of related areas >other investigations
: 兩本書順序雖然不太相同
: 但開始都是先觀察,最後才看影像
: 這是為什麼呢??
以我這邊的經驗跟感覺是,實務上就是這樣。
你要看片子的話,需要醫師有照過才會有資料,然後還要去電腦調
如果說勤勞點當然是可能在患者來之前先開電腦院內查詢開來看
不過多半業務上應該是會忙到沒空去看
另外就是看片子感覺上沒特別鑽研的話,PT不會說特別擅長
(但是,是會看的,只是少看,印象中多半是手術和骨折的case會比較常看,其他就很少)
因此多半狀況都是患者直接走進來,在他走進來的過程就可以開始觀察了
包括表情、步態、體態姿勢等等都是觀察點
然後就SOAP的順序這樣出來,算是比較吻合臨床的狀況
另外還有一種看法是,我們治療的是一個人,或者說全人。而不是病。
今天隨便拿一個鬧鐘,時針鬆了大概產生的問題和處理方法都大同小異。
但同樣一個五十肩,不要說發展狀況或時期的差異,
即使同樣病情進程、同樣嚴重度,根據患者的個性與習慣和嗜好等等,就會有明顯差異
講最單純的衛教運動就好,
如果你觀察這個人就是會乖乖聽話不亂來,那就單純教好步驟跟方法即可
如果這個人是毛毛躁躁動作很急,那伸展相關的都必須仔細叮嚀和警告作太急的風險
如果這個人說三件忘兩件,那你衛教動作就得用些方法精簡到重點做到但不容易忘
諸如此類有些差異啦,反正人是很靈活的,跟片子呈現的會有落差。
一份病歷就是那個人的故事與人生,瞭解並寫下,讓他人也能理解就是專業人員的功力
: 還有想請問大大
: 為什麼治療(介入)的順序
: 會是希望
: 先運動治療 > 徒手治療 > 才換物理因子治療呢
: 這順序的有什麼理論存在呢??
: 感謝大大們~~!!
這我是沒什麼印象有看到……但我覺得可以很活啦
台灣這邊骨科現況往往是物因之後就掰掰,有空的話會追加徒手or運動選一
好一點就是物因+徒手,運動是衛教回家作
如果是你上面說的順序,我會解讀成:
運動治療:作warm up,因為徒手往往都會強制性拉扯解開組織或關節
先熱開就比較不會傷到,而做運動可以從體內熱出來,效果最好
徒手治療:從關節鬆動術、PNF、MWM等等基本的,
到一指刀、CST、筋膜放鬆術等等學校比較不一定會教到的都是
印象中這是物理治療師的核心,因為其他醫療人員未必會作
不管你現在醫院到底會不會,能不能給你作徒手,
最好可以盡快修練並熟練一種以上的徒手,不然PT就真的只是儀器Part Time
物因治療:我想主要是指消炎吧? 畢竟徒手不少都是會牽扯到組織拉開的成分
治療完難免會發炎,就治療消炎解除回去後的不適
免得人家說,來作之後更痛,不來了
這種順序常見的可能就是:先作些stretch或柔軟操暖身,
然後MWM徒手提升ROM,
最後熱敷/冰敷、TENS/IFC、USD之類的消炎減緩回去後的痛楚
不過根據臨床狀況,先物因熱開然後徒手或運動選一也是滿常見的作法。
(或者說時間很緊迫,沒機器只好先運動或徒手也都是可能的)
然後根據老師的手法跟流派,
也是可以類似MWM,把運動和徒手結合在一起,然後類似運動衛教為回家運動
反正滿自由的,反過來說就是考驗PT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