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ma660224: 我是覺得很久以後大概會普及,但只有 03/05 08:59
→ kuma660224: 蘋果谷歌等生態系龐大的來搞才有機會.03/05 08:59
→ kuma660224: 這高效能運算,要能尖峰離峰都有效消耗03/05 09:00
→ kuma660224: 可能要搞不只是雲端遊戲,而是雲端泛用運算 03/05 09:00
→ kuma660224: 類似租借算力,隨客戶端的不同,可以挖礦 03/05 09:02
→ kuma660224: 可以轉檔可以跑AI可以遊戲可以VR...03/05 09:02
→ kuma660224: 共用算力大水庫,就不怕尖峰離峰的硬體閒置03/05 09:04
→ kuma660224: 很多商用運算是24小時進行03/05 09:04
谷歌剛剛在GDC遊戲大會
發表Stadia雲端遊戲繪圖服務了,用的硬體似乎共用之前建構的雲端AI運算系統,以前只
賣AI算力.
(似乎是插專業卡,而不是遊戲卡,不過谷歌跟拿AMD有大量批發價,它拿專業卡可能不
貴)
現在也搞遊戲,反正機器都AMD CPU+GPU, 要提供什麼服務,
只要軟體與客戶介面支援都能跑.
這樣能把算力大水庫化,尖峰離峰
可能調配主機數量與算力給不同任務.
甚至尖峰時能把不怕延遲的任務(AI的ML training)轉丟給地球另一邊(深夜)的閒置
伺服器....
Stadia雲端遊戲伺服器
用的GPU都是高階10Tflops級產品
(性能遠高於PS4Pro或X1X)
最高可提供4K 60fps雲端遊戲運算.
要不要更高,應該只是成本效益問題.
谷歌宣稱未來提供8K 120hz.
谷歌概念是各種手機平板筆電PC都只是螢幕. 都透過谷歌的手把控制器玩遊戲.
其實只要能雲端運算能快速傳輸圖像,
無論雲端遊戲或雲端VR遊戲,
背後用的軟硬體技術幾乎是相同的.
所以理論上谷歌要衍生出VR服務也不難.
只是雲端VR需要的算力與延遲又比普通遊戲更嚴苛,市場也不夠大.
短期應該不急著為了噱頭而搞.
先把較易實現又市場大的的普通雲端遊戲搞定.
谷歌雲端繪圖會不會成功不知道,
算力收費機制不明.
但類似谷歌蘋果之類跨多領域業界大咖
容易讓雲端算力成大水庫,跨領域經營,
平衡日夜尖峰離峰的算力需求差距,
減少硬體閒置,甚至結合社群,賣廣告...
應該比較有機會在商業上成功.
(相關技術實現早就成功,都是卡在無法成功商業化獲益)
雲端運算從早期只賣儲存容量,
進化到賣“算力”, 如何減少閒置,尖峰離峰
都能賣掉算力,就變成廠商競爭力關鍵.
要便宜到客戶覺得自己不必養PC插顯卡
就要努力讓每分每秒都開機把算力都賣掉.
不能只賣給一種客戶(遊戲)而導致離峰時硬體閒置. 即使關機也持續折舊...
Oculus Go/Focus這類型低算力一體機,未來可能會最受惠於早期雲端VR繪圖,
只要買雲端最低階2Tflops,
VR算力也是暴增5-10倍性能.....
(因為吃電2-4W的手持SOC真的很弱)
至於fps,本來一體機硬體上限就60/72hz.
所以雲端不如PC快,也不是什麼問題...
一體機以Go為例,根據SDK預設,
大部份軟體3D繪圖解析度只有單眼1024x1024,比面板硬體還低,
因為怕跑不順或噴電.
若有幾倍Tflops雲端算力,一體機也可能
跑原生甚至開超取樣,然後穩60/72hz.
甚至開動態模糊或HDR tone mapping...
因為算力再小也是PC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