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弟第一次在本版發文(鞠躬
其實自己觀察 VR 一陣子,這次被 Rift S 採用 inside-out 技術燒到就下單了
受惠於板上許多資訊,想說就順便寫個硬體分享
希望能給還在觀望的朋友們一個簡單的參考
不免俗的先給個也許、可能比較好讀的網誌版連結:
https://gamegener.blogspot.com/2019/06/oculus-rift-s-hardware.html
https://imgur.com/Uj5jqnd
盒子還滿有質感的,比想像中的小上許多
考慮到未來的發展性,小弟就不特別考慮同時推出的 Quest
https://imgur.com/0NBMyF8
https://imgur.com/X3M3jR9
https://imgur.com/TcZf0VX
盒裝內就只有頭顯和兩個控制器以及包含電池、轉接頭與說明書的小紙盒
不需要架設額外的感應器就是爽XD
https://imgur.com/UbeHpt4
https://imgur.com/0nY7nx7
在頭顯的接頭上,Oculus Rift S 也僅需一個 DP 和一個 USB 3.0
但要注意的是,DP 接頭連接的必須是原生的 DP 輸出孔
不能透過其他輸出孔轉接(如 HDMI 轉 DP)
對於較高階的筆電來說,DP 可能是以 mini 版本存在
因此盒裝內也提供標準 DP 與 mini 的轉接器
https://imgur.com/P7vlcUv
https://imgur.com/LnoY3A1
https://imgur.com/4TxbTKf
本代除了採用 inside-out 來除去追蹤器的架設,在舒適度上也有提升
在寬度上採用與 Vive pro 頭顯相同的旋鈕式設計,以後方的左右旋來調整佩戴器的大小
上方則以魔鬼氈調整頭型高低,能提供更多的調整空間以達更高的舒適程度與沈浸感
https://imgur.com/GnJ4SwG
https://imgur.com/BJZ2cHW
https://imgur.com/VpTHVXG
在頭顯的右下角有調整頭顯與臉部距離的按鈕
按下即可三段調整頭顯本身與環形配戴器之間的距離,以符合不同臉部或五官的形狀
配戴眼鏡者也可以調整較寬的距離,避免頭顯將眼鏡與臉部壓迫得太近而不適
配戴眼鏡者可能要以臉部先靠再置放環形配戴器的方式戴上頭顯(摘下時則相反)
https://imgur.com/KqMoHRJ
值得一提的
由於頭顯與頭部接觸的地方(額頭、臉部、後腦勺)都是海綿或軟墊為主
因此非常容易吸汗,在進行動作劇烈的 VR 遊戲時甚是明顯
若是在意或考慮到衛生問題的讀者
可能要在這些部位另外墊東西或是在冷房中遊玩避免流汗
否則就會如同上圖一樣,在軟墊處留下深深的汗漬...
https://imgur.com/SX6H7RQ
https://imgur.com/CzHGCU5
頭顯本身配有喇叭,置於後腦勺軟墊的下方
同時在頭顯左下角也有音源輸出孔,玩家也可以配戴自己的耳機以求更好的音效
如是耳罩式耳機的玩家,可能要考慮是否會卡住環形配戴器的位置(耳罩不能太大)
https://imgur.com/6Ephddl
雖說此代增加不少方便性並提高舒適度
但為了降低成本、減少入門門檻,捨去了前一代的一些調整設計以降低成本
過去為了調整眼距(IPD)所造成的視覺重疊感
配有手動調整滑軌來改變鏡片之間的距離
而在此代去除了該設計並改為由軟體調整(58-72mm),減少了在眼距調整的彈性
此代另配有偵測是否正在使用的紅外線感應器
在兩眼透鏡之間有一狀態顯示燈(白燈)以及感應器
當紅外線感應到體溫時,狀態燈會熄滅表示正在使用當中
相反的話則會亮起狀態燈,顯示器也會暫停顯示內容避免耗能
https://imgur.com/gddtaRT
https://imgur.com/E6WZ8Sw
在操控器(Oculus Touch)方面,此代將環形感應器從手把下方改至上方
按鈕配一樣分為 ABXY、板機、握鈕、類比搖桿與功能鍵且具有電容能感應手指位置
同樣的,有分左右手不能共用以及防止飛出的可調式安全手環
在按鈕面板上也有狀態燈顯示是否使用中
https://imgur.com/oBqnYyI
https://imgur.com/E5OZXXP
https://imgur.com/UUsqR7k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的電池蓋採磁吸設計
在卡榫處使用磁石作為接合方式,應可避免長期使用下卡榫的耗損增加使用期限
在蓋上蓋子時吸上貼合的感覺還真的有點快感XD
如果有說明不清或錯誤的地方還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教
未來應該會針對操作與遊戲方面再各寫一篇介紹文
若有需要小弟協助測試任何或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
我會盡量回答與協助測試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