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紅色通緝令》一年之中地球上最多人看過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1-12-08 00:01:28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https://www.facebook.com/Dr.Strangenote/posts/457220455767172
#葉郎每日讀報
│ 影評超低分的《Red Notice 紅色通緝令》如何變成2021年整個產業最具指標性意義的
電影? │
‧ Netflix 電影《 Red Notice 紅色通緝令》的影評評價慘不忍睹。該片在
Metacritic 上的評分只有37%,在 Rotten Tomatoes 上的專業影評指數也只有36。雖然
Rotten Tomatoes 觀眾評分有92分,但輿論聲量相對小,討論的熱度一點都不高。恐怕
連討論度最低的任何一部 Disney 出品 Marvel 電影的聲量都勝過該片。然而《紅色通緝
令》意義重大。該片在11月初一上架,就以1.48億小時打破 Netflix 首週觀看時數紀錄
,後來更以3.28億小時的觀看時數輕易擠下《Bird Box 矇上你的眼》成為史上最受歡迎
的 Netflix 原創電影。
‧ 雖然不像傳統電影票房這麼直覺、容易理解,Bloomberg 試著解析這3.28億小時的意
義。由於串流不像電影院觀看,觀眾可以輕易半途放棄,加上 Netflix 的統計標準很常
變動,所以我們不太容易將時數轉換成人數。不過 Bloomberg 追溯到《紅色通緝令》導
演 Rawson Marshall Thurber 公開說過至少有1.21億個用戶帳號點選並觀看該片超過2分
鐘。另外如果將3.28億小時除以片長115分鐘,則大約有1.64億個用戶帳號觀看過全片。
兩個數據的落差則顯示有不少用戶帳號看超過1次(那些用別人帳號登入看片的人請揮手
)。不論真正的觀看人數是1.21億、1.64億或是在兩者之間,《紅色通緝令》幾乎可以篤
定是2021年全世界最多觀眾看過的電影(當然來勢洶洶的小蜘蛛會有機會超車)。
‧ Vox 的報導提及《紅色通緝令》原本是一個高風險的製作。導演 Rawson Marshall
Thurber已經跟巨石強森合作過《Central Intelligence 中央情爆員》和 《Skyscraper
摩天大樓》兩部評價也同樣差的電影,而且雖然國際市場都賣得不錯但肩負回本重任的北
美市場都賣得非常差。Universal 因此婉拒跟這對導演明星組合第三度合作。其他片廠也
陸續回絕《紅色通緝令》的提案。最後是 Netflix 跌破眼鏡地出資高達2億美元(推估)
拍攝這部被其他片廠認定為高風險的製作。而且當其他好萊塢大片(比如龐德)灑千萬美
元買廣告行銷電影的時候,這部大片的行銷是巨石強森用手機拍的抖音版DIY電影預告,
以及 Ryan Reynolds 闖貨真價實的古董展的惡搞企劃。
‧ ScreenRant 試圖回答一個問題:Netflix 到底有什麼厲害的防護罩,為什麼負評從來
都傷不到 Netflix 自製電影?為什麼每一次觀眾都還是會看這些被影評罵到臭頭的串流
爛片?打破紀錄的《紅色通緝令》可謂惡評如潮,上一個冠軍《矇上你的眼》也被評為中
庸,更別提光 Adam Sandler 一個人在 Netflix 上就有高達七部原創電影而且評價一再
創下新低(但受歡迎程度卻屢創新高)。
‧ ScreenRant 提出的理論是:觀眾對於他們不必額外付出金錢代價的電影,比較願意容
忍它的各種瑕疵。觀眾甚至不必為了決定去看這些爛片而花力氣離開自己的沙發。而且他
們還可以隨時喊卡不看,不會因此為了付出的電影票和往返交通時間而悔恨。在家裡看片
永遠是情緒壓力最低的,因此即便是爛片也可以很輕鬆地撐完全片,並在片尾字幕的時候
拿出手機發文說不算難看、還滿爽的啊之類的心得。Netflix 因而不用像傳統電影發行商
那樣因為報紙影評或是 Rotten Tomatoes 分數而輾轉難眠。
‧ Bloomberg 則分析 《紅色通緝令》更重大的意義是整個 Netflix 原創電影的策略轉
向。該平台宣稱今年自製原創電影的數量約90部,但作者自己利用 Wikipedia 的記錄統
計則接近150部。不論何者正確,Netflix 都是整個好萊塢出品數量最高的片廠。傳統片
廠一年大概發行20~30部電影,而超級英雄電影熱潮後因為集中資源賭單一類型,因此每
家片廠每年發行數量進一步降到10~20部左右。 Netflix 的全球電影主管 Scott Stuber
日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也坦承:外界批評我們拍了太多電影、卻沒有足夠的好電影確實
是滿中肯的。《紅色通緝令》反應了 Netflix 已經決定「以量取勝」的年代已經結束了
,接下來他們會將重心轉向(評價一樣平庸)製作費更高、總產量更少的自製電影策略。
‧ 放棄追求「量」並不代表他們將更追求「質」。上一個階段 Netflix 確實非常迫切想
要拍出拿到包含奧斯卡在內各大國際獎項的電影。他們甚至直接劫走業界非常搶手的奧斯
卡競賽公關 Lisa Taback,讓她成為公司的 VP。Lisa Taback 也不負重望地頻頻讓
Netflix 電影成功達陣,成功拿下各種國際大獎。這些大獎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讓創
作者改變對 Netflix 品牌認知,更願意替 Netflix 服務;二是讓消費者改變對
Netflix 品牌認知,更願意訂購 Netflix。然而隨著 Netflix 變得越來越大,大到無法
忽視,這兩個作用的重要性也在遞減。幾乎沒有創作者不願意為 Netflix 拍片(除了執
拗的 Nolan),而 Netflix 的消費者則有了新的需求希望 Netflix 滿足。他們希望
Netflix 能供應那些只有電影院才有的爽片。
‧ 《紅色通緝令》是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第一是 Netflix 原創電影終於成為像《
Avengers: Endgame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那樣的事件,一年之中變成整個地球上最
多人看過的電影。第二是 Netflix 原創電影的第一優先已經不是追求「量」,也不是追
求「質」(aka 得獎和被影評灑花),而是趁著電影院還氣虛體弱的時刻滿足那些大明星
、大製作、(也許低評分)爽片的市場需求。
‧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好萊塢打破空窗期、廣泛使用同步上架串流的發行策略的
一年,Netflix 則仍在抵抗大型連鎖電影院的抵制試圖以極短的空窗期將 Netflix 原創
電影推到電影院上映。包含《Space Sweepers 勝利號》、《Army of the Dead 活屍大軍
》和《紅色通緝令》都被送進電影院裡。第三大連鎖電影院品牌 Cinemark 這次利用旗下
750家電影院跟 Netflix 合作放映《紅色通緝令》,雖然沒有公布票房數據,但宣稱是史
上「票房」最好的 Netflix 電影。 然而 Netflix 顯然野心不僅止於此。最近的接連消
息指出 Netflix 不僅願意在空窗期議題上再退讓一步以換取更多電影院同意上映
Netflix 電影,甚至仍然未減對於直接買下電影院的興趣。
‧ 或許對 Netflix 來說「一年之中地球上最多人看過的電影」的王冠並不夠,他們仍然
想要那頂專屬於 Disney 等傳統片廠的王冠:一年之中電影院裡最多人看過的電影。
◇ 新聞來源:
Netflix Makes the Most Movies in Hollywood. It Wants to Make the Best.
https://bityl.co/9xRV
Red Notice is a huge hit for Netflix. But what does that actually mean?
https://bityl.co/9xRX
Red Notice's Success Confirms Netflix Making Bad Movies Doesn't Matter
https://bityl.co/9xRb
作者: sampsonlu919 (歡迎所有球隊教訓舊金山)   2021-12-08 00:08:00
感謝分享 稍後會補其他新聞
作者: binshin (高級工讀生)   2021-12-08 11:03:00
這片惡搞還可以看啊~
作者: KevinR (Kevin)   2021-12-18 21:12:00
劇情超白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