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s1226 (las)
2020-09-16 10:07:33※ 引述《las1226 (las)》之銘言:
: 最近常在日常中思考自己所講的話
: 就會發現其實言語中充滿哲學
: 例如把冰糖研磨成顆粒
: 研磨後我會說糖粒比先前的冰糖好溶於水
: 或者冰糖研磨後好溶於水
: 我想問的是第一個邏輯是把冰糖於研磨後就不見了而以糖粒取代?
: 第二個邏輯是把冰糖從頭到尾都在,只是用不同形態存在?
: 以上我不確定是否理解正確?
: 但如果涉及化學呢
: 水電解成氧氣和氫氣
: 蠻能理解的是水在電解後就不見了
: 但這又是依據甚麼理論(我只會說我化學老師教的)
: 但是有些例子我覺得想不太通
: 像牆明明倒了變成一堆廢土和鋼筋
: 又例如我做金屬高溫熔解
: 我把鍋子加熱到熔解
: 我們會說鍋子在高溫爐內嗎?
: 假如我們再把熔解後的金屬液體倒入模具內(變一支剪刀)
: 我們會說把鍋子倒入模具內嗎?
: 謝謝!
我在想改變和消失甚至存在的關係
例如我把腳踏車拆解成手把,車身,輪子 我能說腳踏車消失了嗎?
例如我把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 我能說水消失了嗎?
例如化學中交換反應HCl + NaOH → NaCl + H2O 我能說HCl消失了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