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重回霸權之路(上)
阿拔斯一世在1598年春末發起人生中第一次親征,對手是三大勁敵中最弱的布哈拉汗國,
目標是重奪呼羅珊地區。
布哈拉汗國是烏茲別克諸國中最強大的一支,其騎兵享譽中亞,自建國以來就是薩非王朝
的仇敵,更在阿拔斯一世繼位前後佔領大部分的呼羅珊,呼羅珊最大的兩個城市馬什哈德
、赫拉特皆遭攻陷。
阿拔斯一世的大軍先是輕易的奪回了馬什哈德,但是布哈拉汗國的君主狄恩˙穆罕默德汗
早已退入赫拉特高聳的城牆內,薩非軍隊於是佯裝後撤,誘使烏茲別克人出城追擊。
爆發於同年盛夏的血戰以阿拔斯一世的勝利告終,烏茲別克人兵敗回國,負傷而逃的穆罕
默德汗在回國途中被手下刺殺,布哈拉汗國也因此迎來第一次改朝換代。
此時的薩非陸軍尚未改革完成,畢竟來自英國的冒險者們要到1599年才抵達波斯,但是善
於治軍的阿拔斯一世顯然已讓軍隊的狀況好轉,據說他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深得手下的信
任。
打敗烏茲別克人之後,阿拔斯一世把首都遷到伊斯法罕,這座城市的名字意思是「新波斯
」,而阿拔斯一世日後也確實讓這座城市化為帝國境內最璀璨的明珠,甚至得到「世界之
半」的美譽。
因為王室權威高漲,阿拔斯一世得以動員龐大的「王者之友」,這是全國志願兵的統稱,
包含精銳的兩大衛隊、正規軍單位、地方軍以及非正規軍,總數最高可達十二萬人,其中
四萬五千人是常備軍。
下一個遭殃的就是大魔王鄂圖曼土耳其,薩非王朝在1590年簽下的君士坦丁堡和約讓自己
幾乎淪為鄂圖曼的附庸,但是阿拔斯一世並未輕啟戰端,畢竟薩非王朝的戰士幾乎從未在
任何一場戰爭中擊敗鄂圖曼。
無論如何,到了1602年,阿拔斯一世認為己方建軍有成,而鄂圖曼卻深陷在東歐的「長戰
」和摩爾達維亞權貴戰爭等衝突中,境內也四處爆發叛亂,決定嘗試奮力一搏。
補充一下,這裡的長戰指的是鄂圖曼、奧地利和另外幾個東歐小國之間的一輪衝突,鄂圖
曼陸軍在這場戰爭中未能進逼維也納,反而一度被瓦拉幾亞叛軍兵臨伊斯坦堡,最後只好
和同樣筋疲力竭的奧地利停戰。
摩爾達維亞權貴戰爭則是一場關於摩爾達維亞王國宗主權的衝突,比較重要的參戰國有波
蘭─立陶宛聯邦、奧地利和鄂圖曼土耳其,最後鄂圖曼以一些利益換取波蘭的退讓,直到
下一場戰爭爆發。
話扯遠了,在1602年,阿拔斯一世拒絕鄂圖曼大使的無理要求,把大使的鬍子剃掉寄回去
伊斯坦堡,視同宣戰,這令伊斯坦堡政府大為震驚。
鄂圖曼軍隊先是計畫把納哈萬德這座城市當作東進的橋頭堡,但是阿拔斯一世搶先一步攻
陷了它,並摧毀城中的要塞。
隔年,阿拔斯一世假裝要到馬贊德蘭省狩獵,成功欺騙了鄂圖曼的間諜,然後突然改道前
往加茲溫集結大軍,準備向西進攻亞塞拜然地區,奪回前首都大布里士。
大布里士雖然曾是薩非王朝的首都,卻早已在戰火中殘破不堪,鄂圖曼政府也沒有予以整
修,更別提對當地什葉派居民的迫害。面對薩非陸軍的進攻,鄂圖曼政府集結了不少兵力
死守此地。
阿拔斯一世先派出精銳的死士刺殺哨兵,並且讓五百名戰士偽裝成商旅混進城內,最後親
率六千輕裝精兵急襲,以火炮擊垮破舊的城牆,與內應夾擊鄂圖曼守軍,三天後城內已無
抵抗者。
大布里士的易手對輿論的衝擊是巨大的,薩非軍在城中擄獲兩百門火炮、五千挺火繩槍、
足夠城中守軍使用十年的補給,同時也有大量鄂圖曼士兵在戰爭中倒戈,其中一個原因是
薩非士兵的薪資是鄂圖曼的兩倍。
阿拔斯一世的攻勢並未止步於此,他繼續收復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駐紮在亞美尼亞的鄂
圖曼野戰軍被擊潰,許多城鎮要塞不戰而降。然而阿拔斯一世知道鄂圖曼的戰爭潛力仍然
很大,所以退出亞美尼亞,將當地化為焦土。
此時,剛繼位的鄂圖曼蘇丹艾哈邁德一世下令反攻,鄂圖曼軍方從西亞調集部隊再次挺進
大布里士,但是勉強橫越焦土後又在1605年被打敗。
禍不單行,剛被擊敗的鄂圖曼主將錫嘉雷札德˙約蘇夫˙錫南˙帕夏,同時也是前鄂圖曼
宰相,在該年冬天逝世在軍營中。雖說他未能打敗阿拔斯一世,仍是鄂圖曼最優秀的將領
之一,他死後接替者只會更加無力。
隨著戰爭持續下去,薩非陸軍收復了1590年君士坦丁堡和約中捨棄的失土,把戰線推回
1555年阿馬西亞和約劃定的國境線,同時也再次煽起安納托利亞風起雲湧的什葉派義軍。
(同一時間,薩非王朝的赫拉特總督出兵包圍堪達哈,但是被蒙兀兒帝國的援軍逼退,無
功而返,第一次堪達哈收復作戰失敗)
鄂圖曼的宰相庫優庫˙穆拉德˙帕夏於是揮兵前往平亂,以軟硬兼施的手法收編或鎮壓叛
亂者,穩定了安納托利亞的局勢,只可惜他也在1611年的冬天死在軍營中,未能繼續反攻
。
1612年,鄂圖曼的新宰相納蘇˙帕夏和阿拔斯一世簽署了納蘇˙帕夏和約,和約有四個要
點:
一、鄂圖曼歸還1590年君士坦丁堡和約中取得的土地
二、邊境劃定遵守1555年的阿馬西亞和約
三、作為鄂圖曼退讓的報酬,波斯每年要繳納兩百匹絲綢,相當於59000公斤
四、波斯朝聖者的朝聖路線從伊拉克改成敘利亞
納蘇˙帕夏和約是鄂圖曼史上第一次同意放棄領土主權的條約,也是鄂圖曼第一次承認被
薩非王朝擊敗。阿拔斯一世在這個條約中取回伊朗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疆域,各國不得不正
視重新崛起的波斯帝國。
不過阿拔斯一世顯然仍不滿意,所以拒絕繳納條約裡的絲綢,而鄂圖曼也同樣不甘挫敗,
重整軍備,戰爭一觸即發。
十七、重回霸權之路(中)
1615年,因為喬治亞地區的紛爭,鄂圖曼蘇丹艾哈邁德一世和薩非沙阿阿拔斯一世開戰,
納蘇˙帕夏和約終結。
阿拔斯一世先派兵到喬治亞鎮壓基督徒叛軍,這些叛軍響應鄂圖曼而起,集結在提比里斯
,並得到鄂圖曼增援,頑強抵抗,拒不投降。
薩非陸軍(包含喬治亞的附庸軍)在長時間的包圍後攻陷了提比里斯,憤怒的阿拔斯一世下
令屠城,全城有七萬軍民被殺,一夜之間化為鬼域;喬治亞的叛亂區居民十萬人被送回伊
朗,淪為奴隸。
提比里斯被攻陷的時候是1616年,當時鄂圖曼宰相卡拉˙穆罕默德˙帕夏已在阿勒頗集結
了一支大軍,並且佔領納希契凡、進攻葉里溫(亞美尼亞首府),但是葉里溫守軍堅持抵抗
,鄂圖曼大軍在44天的圍攻後撤退。
另一方面,阿拔斯一世在攻陷提比里斯之後親征,在亞美尼亞的塞凡湖湖畔打敗鄂圖曼部
隊,後者陣亡四千人,鄂圖曼陸軍退出亞美尼亞。
1618年,鄂圖曼宰相達馬特˙哈里爾˙帕夏進攻大布里士,但是阿拔斯一世事先疏散了居
民、撤走部隊,鄂圖曼軍隊只佔了一座空城。
阿拔斯一世在阿爾達比勒集結了四萬兵力,一方面拒絕放棄任何失土,一方面又示弱東撤
,讓鄂圖曼軍方誤認為他要佈下焦土並後撤,匆忙追趕。
阿爾達比勒戰役成了阿拔斯一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戰之一,是役,鄂圖曼─韃靼聯軍五萬
人遭到四萬薩非戰士伏擊而潰敗,大布里士等地都被奪回,主力被破的鄂圖曼帝國只好同
意談和。
1618年,鄂圖曼和薩非簽訂錫拉伏和約,條約內容和納蘇˙帕夏和約差不多,只是把波斯
每年繳納的絲綢從兩百匹減為一百匹。
雖然阿拔斯一世在第二輪戰爭中仍能多次痛擊鄂圖曼軍隊,整體來說戰略卻趨於守勢,顯
示出兩國因為地理和國力而形成的穩定疆界確實就是1555年所訂下的國境線,想要突破必
須有極大的優勢,且隨時會被逼回。
十八、重回霸權之路(下)
1622年春末,阿拔斯一世向葡萄牙人動手,要收回波斯灣的幾個殖民地,這些島嶼長期以
來一直是葡萄牙貿易路線上的重要中繼點。
葡萄牙人自薩非王朝建國以來就有所衝突,只是因為葡萄牙人的主力在海上,波斯騎兵僅
能在陸地上奔馳,雙方更有鄂圖曼這個共同對手,所以雙方通常會妥協,葡萄牙軍火商也
曾多次販賣槍炮給薩非王朝。
為了擊敗有強大海軍的葡萄牙人,薩非王朝向英國盟友求助,後者答應以軍事力量換取商
貿利益,英國東印度公司派出五艘戰艦、四艘中型艇支援或運輸波斯軍隊,波斯則把絲路
調整為英國商人喜歡的路徑。
這場戰役中的戰利品將由薩非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平分,俘虜的遣返與否將由俘虜本人的意
願決定,英國艦隊的花費半數由薩非負擔。
薩非陸軍先圍攻格什姆島,英國戰艦也提供岸轟,島上的葡萄牙人投降。這場戰役中的英
軍有一位是著名的航海家威廉˙巴芬,他在此役不幸陣亡。
離格什姆島十五英里遠之處,有著葡萄牙人在波斯灣的大本營荷姆茲島。英國艦隊將薩非
部隊運上島,擊沉數艘葡萄牙的戰艦,並且繼續提供岸轟,不久之後這座島嶼的守軍被迫
撤離到馬斯喀特。
英國政府當時並未和西葡帝國開戰(當時葡萄牙和西班牙共主),因此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
、大臣白金漢公爵都對東印度公司頗有微詞,白金漢公爵威脅要控告東印度公司,國王則
說:「我沒有因為西班牙人的控訴而把你們交出去,你們又給了我什麼?」
為此,東印度公司給了國王和白金漢公爵各一萬英鎊,一萬英鎊相當於本次作戰所得到的
戰利品的一成,這筆錢堵住了兩人的嘴。
波斯政府給予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特權雖然讓公司取得一些契機,英國商人卻仍在此地
未能取得多少利益,因為從中東進口的商品在英國國內銷量不佳。
1620年,薩非王朝的使節拒絕向蒙兀兒皇帝賈汗吉爾鞠躬行禮,雙方關係急遽惡化,形同
開戰。
當時蒙兀兒陸軍主力正在北印度對抗叛軍和尚未臣服的軍閥,薩非陸軍於是在1621年於內
沙布爾集結數千精兵,年底以前行軍到呼羅珊南部,慶祝新年之後出兵堪達哈,由阿拔斯
一世親自領軍。
阿拔斯一世在夏初包圍堪達哈,城內守軍僅三千人;蒙兀兒政府雖然早有情報,卻反應遲
緩,賈漢吉爾原本下令要皇子庫拉姆北上解圍,後者卻害怕國內政治情勢有變而拒絕。
蒙兀兒政府派出的部隊不但速度太慢,規模也太小,未能擊退薩非軍,堪達哈在45天的包
圍後淪陷。
阿拔斯一世把堪達哈的防禦工事修復並留下總督與駐軍後回國,路上順便鎮壓了恰赫恰蘭
、古爾省的叛亂總督。
賈漢吉爾原本希望再次出兵爭奪堪達哈,但是皇子庫拉姆因為宮廷鬥爭(兄弟奪權)而起義
叛亂,內戰牽制了更多蒙兀兒部隊,他只好在1623年派遣使節和阿拔斯一世談和。
薩非王朝的聲勢此時日如中天,賈漢吉爾於是在1626年發起三國同盟,希望蒙兀兒帝國、
布拉哈汗國、鄂圖曼土耳其三大強權能從三個方向同時進攻薩非王朝,可惜他在隔年駕崩
,計畫流產。
蒙兀兒皇子庫拉姆在1626年向父親投降,隔年父親去世之後內戰重啟,他打敗了弟弟,登
基為皇,人稱沙賈汗,意思是「世界的統治者」。
人言換了位子就會換了腦袋,沙賈汗即位之後不用害怕兄弟篡位,對堪達哈同樣垂涎,但
是他還有其他問題要解決,畢竟印度中南部對蒙兀兒帝國的吸引力大於阿富汗西部。
1623年,阿拔斯一世聽聞鄂圖曼蘇丹奧斯曼二世被刺殺,國政不穩,決定再次向鄂圖曼開
戰,希望把國境線一路推回1510年代的位置,重奪伊拉克和兩河流域等地區。
巴格達在1534年就落入鄂圖曼手中,但是在1623年,鄂圖曼境內一片混亂,到處都有反對
中央政府權威的叛亂,巴格達守將也在此時倒戈到薩非王朝旗下,乞求波斯軍隊庇護。
雖然鄂圖曼政府匆忙用攏絡的手段換取巴格達守將的回歸(但是他的兒子仍歸降薩非),只
是阿拔斯一世畢竟已經出兵,不可能因為牆頭草倒回去就收兵,巴格達於是在1624年淪陷
,不願皈依什葉派的居民都被屠殺。
巴格達落入薩非王朝手裡後,西亞震動,很多部落和城鎮轉換陣營、加入阿拔斯一世旗下
,鄂圖曼政府對此也感到驚慌,亟欲扳回一城。
1624年,鄂圖曼宰相哈飛茲˙艾哈邁德˙帕夏出兵收復巴格達,當時薩非軍主力正在喬治
亞鎮壓叛亂,所以只能用焦土戰略阻止鄂圖曼進攻,但是鄂圖曼軍仍成功挺進到巴格達城
外。
1625年的巴格達圍攻戰差一點就讓鄂圖曼得手,薩非守軍因為三個面向的外牆都被摧毀,
被迫退到內城,阿拔斯一世直到此時才指揮援軍抵達,鄂圖曼軍隊於是停止強攻,退回營
裡繼續封鎖巴格達。
阿拔斯一世又派出機動部隊抄截鄂圖曼的補給線,原本就已經因為焦土作戰而後勤困難的
鄂圖曼軍隊被迫主動攻擊薩非主力,結果被擊退、傷亡慘重,不得不解除包圍、退回摩蘇
爾。
雖然戰爭仍在繼續,阿拔斯一世還是在1629年駕崩,他的死亡象徵薩非王朝開始由盛轉衰
。他被視為薩非王朝最偉大的君主,也是波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
薩非王朝 布哈拉汗國 鄂圖曼土耳其 蒙兀兒帝國
總兵力 十二萬 不明,數萬 19 - 25 萬 不明,數萬
行軍速度 很快 很快 快 慢
戰術機動 很快 很快 快 普通
火力 很強 強 非常強 很強
衝擊力 很強 普通 普通 普通
肉搏 強 普通 強 普通
後勤 強 無後勤問題 極強 落後
指揮架構 先進 落後 先進 落後
(水果日報方法的比較,準確度 : 低,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