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明朝水師火器戰術演變小考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6-08-04 22:08:18
中國率先使用火槍火炮於海戰上,譬如鄱陽湖之戰,朱元璋軍「先發火器,次弓弩,及其
舟,則短兵擊之」;著名的鄭和艦隊也有大量的火器,據《大明會典》所言,鄭和艦隊中
的戰船配有碗口銃4門、火銃16門,每只火銃50發子彈;以第二次下西洋為例,整個艦隊
大約有碗口銃996門、手銃3984只(運輸船上的武器數量)。雖然火炮數量看起來很多,但
碗口銃只是一種超小型的火炮,以現在出土的明朝水師42號大碗口銃為例,直徑110mm、
長365mm、重26斤(15.75公斤)。火炮如此之小,在海戰中不成決定性結果,難怪同時期十
四世紀的歐洲人覺得火炮只是一種「吵鬧的十字弓」,弓箭與冷兵器肉搏戰才是決定性的
戰術,而且鄭和艦隊在幾次的衝突中還是以陸戰為主。
火器在明朝是壟斷行業,中央政府控制生產管道、使用範圍,嚴禁民間私造。隨著大規模
戰事的平息,守衛部隊使用火器的能力亦隨衛所制度的解體而衰退。因為有效運用火器,
涉及諸多環節,運轉成本高昂,明朝連專用的大型軍艦-400料戰座船都不再生產;水師在
缺乏戰爭威脅的情況下,難以維持高水準,不是缺編嚴重,不然就是訓練不足,剩下的軍
船也都很小,基本只有巡邏功能。雖然1520~1550年之間常與葡萄人產生衝突,但葡人人
數過少,衝突往往很快結束,雖引進佛朗機炮、銅發熕等新型武器,但海戰戰術基本上無
大變化。後面對大規模的倭寇入侵,大明水師被迫徵召民間的福船、廣船來用,因為民船
常跑遠洋進行貿易,往往比軍船造的更大更堅固。
在這邊先厘清一個觀念,福船、廣船並不是船種,應該算是一種統稱,意思就是福建那邊
製造的船;至於福船是哪種船型至今能不是很清楚,為何《效紀新書》、《籌海圖篇》的
大福船在後來的明末文獻、官方奏摺裡沒有出現,而鳥船、趕繒船[注1]出現的比率如此
之高,有兩種可能,其一在鄭芝龍的時代,明朝再也沒有製造大福船這種大船了,反而是
造鳥船、趕繒船這類的中小型船;其二是《效紀新書》、《籌海圖篇》裡說的大福船隻是
一種統稱,它可能是大型鳥船、大趕繒船或其它大型船隻,畢竟古人對專有名詞的統一並
不是十分的在意,名詞混亂互相矛盾常常發生。
注1:趕繒船是福建那邊常見的一種魚船,也可以被拿來當軍船,小趕繒船船小靈活速快,
多用於巡邏與警戒。
歐洲人自十五世紀初期就開始把重型火炮放在槳帆船船頭,一門重7~8000磅、能發射50磅
彈的蛇怪炮在1501年被安裝在威尼斯重型槳帆船上後,西方的船炮就有兩種安裝方式;第
一種是把最重的火炮擺在槳帆船的船頭,側舷部署輕型的人員殺傷炮。第二種是加利恩帆
船模式,船艏船艉沒有火炮(因為船隻設計因素無法安裝) ,重型火炮全部擺在側舷。
自1520~1580年一系列與外部的衝突後,大明水師模仿歐洲槳帆船的做法,把重炮安置在
船頭。一開始重炮被擺在蜈蚣船(槳帆船)上,後來連中大型的戰船船首都安上重炮,以《
效紀新書》上的一號大福船為例,船首擺上1門大發熕[注] 。至此大明水師得到一種比較
有效摧毀敵方船隻的方法,海戰戰術也為之改變;遇敵先搶佔上風,用艦艏重炮攻擊敵船
,然後航向敵人右側發射左舷的大佛狼機、百子等小炮射擊艦上人員;接者發射艦艉炮,
然後回轉到敵人左側發射右舷的大佛狼機與百子炮,然後從下風處再來一次。如果想要近
戰,指揮官就命令士兵在甲板上集合,當距離在百步以內,用弓箭、子母銃和鳥銃進行攻
擊;直到雙方船隻靠在一起,則投擲火油、火罐焚燒對方船隻的甲板,同時發射火箭點燃
對方船帆;戰兵再登上對方船隻的甲板展開近戰。如果是大船對小船,主要採取犁沖戰術
——憑藉船體優勢撞翻對方,倭寇的船大部份都很小,所以大明水師常用犁衝撞翻小船;
如果雙方船隻型號相同,則是登舷、火攻為主,炮擊為輔,船隻被擊沉的很少,被俘虜和
焚毀的為多。
注: 發熕由1548年傳入,銅制或鐵制,多數重300~500斤,少數有破5000斤,為當時東南
沿海火力最強的艦炮。
那時外國的海戰也是冷熱兵器混用,譬如英國1510年下水的“瑪麗蘿絲”號為例,它裝有
78門火炮,但其中有60門以上都是用來殺傷人員的小炮,用於攻擊艦隻的重炮只有5至9門
,759名船員中,有411人是戰兵,裝備長弓、火銃、標槍、火箭、石灰桶等。從人員裝備
上就可以看出,主要採用的還是登舷戰。這也是當時海戰的一大特點。當然各國之間戰術
也是不同;都鐸時代的英國海軍以5艘戰艦為1組,作戰時輪流發炮,並在戰艦上配備了大
量長弓手——當敵人試圖登舷時,就放箭。日本海軍則配備了大量鳥槍手,作戰時排槍齊
放,勢不可擋。中國最愛用火罐焚燒敵船——大明的兵書中就曾不止一次讚美火罐的效果
,並認為除了火罐和噴筒外,其餘火器都無大用。面對倭寇的水上力量,明軍認為目前的
裝備已經很夠用了,不需要為了炮戰讓船隻大型化,而且小船靈活,大船笨重。
葡萄牙人在屯門海戰與草西灣海戰時與中國起了衝突,但那時葡人搭乘的是從東南亞買
來的中式帆船與槳帆船,大明水師只覺得炮利,對船堅並無感覺,沒有受到太大的軍事壓
力。就算是在東南亞橫行的卡拉維爾帆船,雖動則千噸,但上面的火炮並不多,1503年的
加利喀特外海的海戰為例,葡萄牙人平均每艘船上只有重炮4門、鷹炮6門與迴旋炮10門,
火力雖然強於大型福船,但強的有限。但到了17世紀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來華的蓋倫帆
船雖比過去的加利恩帆船噸位低,但有更快更靈活[注],火炮也更多更大,譬如1628年建
造的亞哈特船[注2]巴達維亞號為例,它是一條VOC的武裝商船,長56米、寬10.5米、幹舷
5.1米,重650噸,乘員341人,有24門鑄鐵大炮,大明水師真正感受到船堅炮利。
注:
較低矮的艏艉樓(重心低)與多樣的帆具,還有較好的長寬比,讓蓋倫帆船比加利恩帆船有
更好的航海性能。
注2:
荷蘭來華的蓋倫帆船大部份是一種叫亞哈特(Jaghd)的三桅蓋倫帆船;在荷蘭人的習慣裡
,稱後桅僅有縱帆或全是縱帆的尖頭方尾三桅帆船叫Jaghd,Jaghd為了省錢,省去了艏艉
樓,其特點就是速度快且造價便宜。
大明水師受到了軍事壓力,裝備也進行了升級,新傳入的紅夷大炮被擺在船頭,發熕則移
到了船舷兩側,以明鄭水師火力最強的炮船為例,武裝有紅衣大銅炮一位,重3~4000斤,
在船頭兩邊安500~1000斤發熕二十餘門不等,鹿銃一二百門,這樣的火力能抵抗荷蘭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以1661年鄭成功平臺之役為例,參戰的荷蘭商船斯‧格拉佛蘭(’
sGravelande)號中了多發的4磅和較小的炮彈,但大部份的炮彈都彈了回去 [注3];這表
示除了紅夷艦艏炮以外,裝佩數量最多的主力火炮對荷蘭人的武裝商船幾乎可以算是失去
效用,不過這樣的火力還是不入荷蘭人法眼,荷蘭人在意的是當年鄭芝龍旗下有25~30艘
裝有16或20或36門大炮,有歐洲船隻等級的大型戰艦,不過那些船在1633年7月12日的衝
突中被荷蘭人燒個精光,然後明鄭水師再也沒造此等巨艦了;明鄭炮船表現如此,那實力
低於明鄭炮船的大明水師船艦表現肯定更不濟。
注3: 《熱蘭遮城日誌》卷四463頁
那問題來了,斯‧格拉佛蘭號在東印度公司(VOC)到底是多大的船呢?我們有另一條記錄
可看「最大的船有人員九十到一百人,配備36,或37,或40門炮,比較小的船有人員六十
到七十人,配備28,或24,或20門炮」[注4] 。由此可知,斯‧格拉佛蘭號在VOC只是中
等商船的程度,從資料中可知,VOC在鄭成功征台之役大部份參戰的船頓位介於200噸~400
噸之間(VOC船艦資料庫)。
注4: 《熱蘭遮城日誌》卷四677頁
難道明鄭或大明水師沒有更多的重炮嗎?其實有的;但問題是這樣的大炮被視為神物,在
操作時往往混上迷信色彩,發射之前甚至還求神問卜,如果擲簽不過,就不准發射;「國
姓爺有兩艘特別的戎克船,在這兩艘戎克船上有四門大炮,這些大炮被他們當作神明
那樣供奉,這兩艘船每次都一起上陣對我方的船隻作戰,但那些大炮都不准發射,使
他們非常傷心,因為他們每次擲簽求問可否發炮時,掉落下來的結果都是禁止並勸阻他們
發射大炮。」[注5] 。有大炮不能射,其它火炮又不夠力,自然海戰戰力被限制了。
注5: 《熱蘭遮城日誌》卷四602頁
因為船隻性能與武器威力的不足,大明水師只好繼續使用老方法-火攻與登舷跟強敵周旋
,往往需要集結數倍的兵力與大量的損失才能獲勝,如果兵力太少往往還被擊退;譬如大
明水師的火攻船在料羅灣海戰多次被擊退,要不是鄭芝龍在10月22日派出100艘火攻船與
50艘大型炮船協助大明水師,料羅灣海戰根本無法打贏;而且事後鄭芝龍也承認從7月開
始的明鄭到10月22日戰爭結束,大明水師損失了200艘軍/民船[注6]。
[注6] : 東印度事務報告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08-04 22:16:00
Galleon的船首尾還是有火炮的喔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6-08-04 22:20:00
Rose Mary號有船首砲嗎?無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08-04 22:20:00
Osprey的Spanish Galleon 1530-1690在P17就有寫,最重的火炮會被當作stern chaser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6-08-04 22:23:00
早期的都只能先裝船艉砲,詳情請看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08-04 22:23:00
同書P28~29畫的Nuestra Señora de Atocha也可看到在船首確實有一門火炮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6-08-04 22:24:00
M.A.N 羅傑的THE DEVELOPMENT OF BROADSIDE GUNNERY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08-04 22:25:00
如果你專指早期,那是我誤解了你的意思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6-08-04 22:25:00
1450-1560,要的話我可以分享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8-04 23:10:00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8-04 23:25:00
我覺得這篇像是"大明水師弱小列傳"XD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6-08-06 06:51:00
作者: darkdog0430 (..)   2016-08-08 09:09:00
大推!!!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   2016-08-13 07:32:00
這篇文章解釋我多年的疑問阿 推一個,不過我的問題是,為和明朝的早期火炮都使以小型的碗口銃為主呢?畢竟中國打仗以攻城為主,這種小炮無助於攻城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