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提到愛好關注二戰的原因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研究戰史的人,可是挖不盡的寶山啊
無論是研究軍事戰爭的哪一層次(由高至低):
國際政治關係、戰略思想、戰鬥行動的敘述(戰史)、武器戰術
二戰都能滿足研究者的需要,
重點是:不只菜色豐富,而且都很豪華
從「國際政治關係」來說,一個名詞就可代表二戰的決定性:「戰後」
在台灣與日本的歷史教科書裡都具有以上的台詞
對受到歐洲美國日本等強國殖民的地區而言,也有相等意義的辭彙:「後殖民」
1945年以前,世界幾乎是掌握在少數強權手中(特別是歐洲)
「戰後」,才出現了「後殖民」的新世界
以中華民國/台灣本位思考,舊金山合約、開羅會議等等的國際會議
其影響會不斷延續在時空中,決定這國家、這島嶼最終統獨的結果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敘述希臘城邦雅典與斯巴達爭鬥的過程
也被視為研究國際關係(多重權力博弈)的經典之作
如同中國東漢末年產生的三國鼎立形勢,其精采甚至為後人編寫成「三國演義」小說
又比如日本室町足利幕府後半的戰國時代,也是日本人所津津樂道的戰爭時代
二戰捲入全世界所有強大權力:美國、英國、蘇聯、法國、德國、日本
以及地區級的次要權力:中國、義大利、芬蘭、澳洲、加拿大、巴西
可說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權力博弈,以人命、土地、財富為賭注,展開戰鬥
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希臘城邦時代、三國時代、日本戰國的古老年代
二次大戰由於年代近,而且有攝影記錄和傳播媒體,其戰鬥行為可詳細記述與傳送
近代媒體對二戰事件的傳播,紀錄片與口述歷史的內容也更加準確與生動
而較少有希臘、三國、戰國時代那種無從證明的傳說神話影響後人判斷
戰略思想的演進伴隨著激烈戰爭行為的需求,
中國史上公認最經典的戰略思想作品─孫子兵法,成書於戰亂的春秋末年(戰國前夕)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米尼「戰爭藝術」其著作都有軍事天才拿破崙的光芒照耀
軍事思想的形成與可行性,有賴於實際戰爭的驗證,而二戰就是最偉大的實驗場
英國富勒少將、李德哈特上尉的著作都以二戰為終點,
富勒少將的裝甲戰概念、李德哈特的間接路線,都在二戰中找到屬於它們的市場
由各種軍人去策劃實行,對思想家的成果進行落實與調整
法國薄富爾將軍的著作雖然觸及冷戰時代,但其思想與歷練也是來自於二戰
沒有二戰,這些軍事思想也不過是空想,而無法得到大多數人認同
戰爭歷史對民族與國家的文化和內在精神的塑造也有重要意義
二戰是許多民族與國家權力的轉捩點,也深深影響現代各國
中華民國國軍的軍紀歌將「抗戰勝利」的詞語納入,成為其光輝的象徵
臺灣人則經歷日本殖民統治的結束和民國權力進入的競合適應時期
中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被視為民族與革命精神的具體表現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世界第一強權,也引領著其國家走出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外交中立態度,
而以西方世界的領袖身分和同樣成為霸權的蘇聯展開緊張的競爭
英法無奈的看著其帝國光輝沒落,德國則企盼著東西兩半的重新統一
這也造就了歐洲聯盟統合的契機,儘管歐洲各國的歧異依舊難解
日本則專注於工商業發展,而對其國際政治軍事地位抱持著矛盾想法
印度、阿拉伯、猶太人、東南亞、非洲從後殖民時代塑造新國家
國家形態與開國先賢的性格典範,也擷取二戰的經驗
第一、第二、第三世界的形成,國際聯盟由聯合國替代
造就出國際政治的新局勢,給予外交人員更寬廣的舞台
更扣人心弦的在於武器技術的發展,與兵員操作能力的展現
P-51、F4U、噴火、Me262、FW190、Yak-3、零戰的空中對決
雪曼、四式戰車、虎王、T-34等戰車的死鬥
美日航空母艦的寬闊海戰,美日英法德間的戰鬥艦砲戰
擊落352架敵機的哈特曼、摧毀無數空中與地面敵人的魯德爾
以及企業號力抗整個日本海軍的傳奇
而支撐這些戰鬥的,是偉大工程技術的結晶
核彈與B-29的研發,讓摧毀城市可在一瞬間完成
即使備受爭議,核能也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的重要動力來源
噴射機問世不只改變空戰強度,亦改變日後人們的交通方法
計算彈道與設計新武器的需求,促成電子計算器(電腦)的發展
部隊作戰的指揮與執行,也遠較僵持滯礙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精采
(上中下三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一下子就看完,
上下兩本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我連上本都沒看完)
曼施坦因進攻法國的計畫,古德里安的裝甲閃電戰術
尼米茲的太平洋反攻、麥克阿瑟的越島作戰、巴頓的機動進攻
隆美爾在沙漠中的衝鋒陷陣、蘇聯紅軍的烏拉衝鋒
同盟國與軸心國的戰線不斷的前進後退,牽動著時人的心神
而其戰鬥型態的豐富、規模之壯闊,更是前後世無法企及
大規模兩棲撤退的敦克爾克戰役、大規模空中戰鬥的不列顛戰役
史上最大裝甲戰鬥的庫爾斯克會戰、史上最大包圍戰基輔戰役(1941)
最慘烈的城市爭奪戰史達林格勒會戰、還有堪稱史上最大陸地戰鬥的第聶伯河戰役
史上最大兩棲進攻行動諾曼第登陸、史上最大的海戰雷伊泰灣戰役、
史上最大航空母艦與艦載機戰役的菲律賓海海戰、史上持續最久海洋戰役的大西洋戰役
以及許多不是規模最大,但具備決定性的關鍵戰役:
包含美國奪取太平洋戰爭主動權的中途島戰役,
北非戰役最重要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決定蘇聯存續的莫斯科戰役
以及美國奪回太平洋的起點─瓜達爾卡納爾戰役
除了直升機,現代戰鬥的基本武器─戰鬥機、航空母艦、潛艦、戰車
都是在二戰中找到定位與表演空間,可惜的是,二戰後它們找不到更大的舞台
(但武器沒舞台是人類之福,二戰反而是大浩劫,核彈也只在二戰中作為殺人武器施放)
戰後的幾場大規模戰役雖然也偶有精采與壯闊之處,但還是無法與二戰的戰役媲美
福克蘭群島戰爭可說是二戰後最大的海洋戰鬥與島嶼爭奪戰,
可是跟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相比,其規模與內容就遜色不少
英國和阿根廷兩國無法讓它們的航空母艦相互交戰
贖罪日戰爭、波斯灣戰爭堪稱二戰後最大的裝甲戰鬥,
不過和蘇聯與德國的東線戰役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韓戰越戰與以阿戰爭的空戰雖然也很激烈浩大,
可是一想到二戰中的不列顛、菲律賓海戰役,以及東京與德勒斯登空襲
這些空戰的盛大程度也無從和其前輩比較
麥克阿瑟曾在仁川重現兩棲作戰的光榮,可是卻無法匹敵大君主行動的光采
所以不管從任何層面來看,軍事迷會愛好討論二戰實乃裡所當然
還有什麼戰爭與戰役可以比二戰更迷人更精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