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im1112 (絕代當世åŠå·”)
2018-10-01 22:38:57※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文章跟推文恕刪。
為何雙機編隊法會在實戰中優於三機或四機編隊?
https://i.imgur.com/aVtHlDI.jpg
古代流傳至今的常見編隊。
西班牙內戰時期的三機編隊演變為四機(兩組雙機)的隊型。我參考Robert L. Shaw寫的
『TACTICS AND MANEUVERING』跟蒐集到的資料,提供一些參考。
一戰末期開始大量使用的三機編隊,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集中火力。三架平行飛的飛機以
長機為主機動,可以在短時間內集火打轟炸機(也能近距離用手勢打信號)。其缺點是每
次都只能以一架轟炸機為目標,且對方同樣也能集中火力攻擊彼此相鄰的三機;此外近距
離也等於兩架僚機必須把注意力放在避免互撞而非瞄準。
進入到30年代時,飛機速度跟軍機火力都明顯提升,一些在那10年間有參戰的國家飛行員
,陸續發現舊編隊已不適用於新飛機。
德國人藉由西班牙內戰的經驗,發展出四指隊型(Schwarm)。以兩組雙機編隊(Rotte)
結合成移動中的最小單位。編隊各機上下左右各距約600英尺,與當時飛機的轉彎半徑接
近,這留給各機足夠的機動空間同時也保持一定程度的視線內交叉掩護。四機編隊在協調
攻擊與作戰中,臨戰可拆分為兩雙機編隊,也可跟其他四機編隊組成更大規模的空中機隊
。
https://i.imgur.com/U4VBabY.png
https://i.imgur.com/dVe7Fx7.gif
https://i.imgur.com/OQD1uu2.gif
上面三圖顯示Schwarm的組成以及轉彎時的動作。
https://i.imgur.com/L24sEas.jpg
過去的三機編隊密集且高度接近,飛行員在駕駛速度更快的新飛機時往往需要留神撞上僚
機的風險。四指編隊提供彼此錯開火力卻又能互相支援的空間,使得飛行機動更容易。而
三機編隊過去的集火優勢,也因為槍砲火力的提升而逐漸淡化,同時無線電的引進也慢慢
取代飛行員間的手勢信號。因此拉開機距的新隊型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但世事無絕對,到了戰爭末期,德國一些使用Me262以攔截轟炸機的單位,反而又重拾了
過去的三機隊型(德國人稱為Kettern,也用於轟炸機)。這是因為當時Me262數量有限。
同樣的飛機數,三機當然能比四機組成更多的編隊,能夠作更多次攻擊轟炸機的行動。雖
然這使得一編隊只能攻擊一架轟炸機,但只要編隊多,能攻擊的轟炸機數自然也也增多。
https://i.imgur.com/vvpYZY3.jpg
至於一戰時期的編隊戰術啟蒙,德國方面則可以參考Max Immelmann與Oswald Boelcke兩
名王牌飛行員的事蹟,他們都對其祖國早期的空戰技術與組織有顯著貢獻
https://i.imgur.com/pJatlOO.jpg
https://i.imgur.com/fAq4CA4.png
參考書籍:『FIGHTER COMBAT Tactics and Maneuvering』
ISBN-10: 0870210599
中譯本:ISBN:978-7-5092-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