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nnh (風雪)
2018-11-02 13:09:51退出戰場跟在民間使用都消失並不能相等
不太能從前者直接推到後者,所以你的前提本身就有點問題
至於型制這種東西,在古代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標準
本來就會變有所動的,就算是其他文化的刀劍,
在細節上照樣有很大差異,但不管怎麼變動終究有一定的範圍。
不管是歐洲,中亞或是中國,單手刀劍兵器
的長度,重量並沒有真的有那麼巨大的差別,
刃長度大概都是70~80公分左右
重量也都是一公斤上下,中國劍在這之中偏輕,
但也絕對沒有輕到連在無裝甲戰鬥環境下都沒有足夠殺傷力
(不要被現代拿鋁片刀劍的表演武術騙了,真正的刀劍根本
不可能那麼輕)
菲律賓人連短棍都能研發出一套完整的技擊技術,
中國劍再怎樣也是開鋒兵器,是兵器就有合理的使用方法,
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技法也很正常,民初中央國術館副館長李景林也以劍法聞名
基本上你用"隨便打造"來形容,彷彿只是三流cosplay,有一點小看人了
民初武術名家的專長兵器,不太可能是這麼"隨便打造"出來的玩具。
中國劍確實是被文人墨客捧的太高,但也不用矯枉過正把它想的那麼不堪。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18-11-02 13:17:00我知道退出戰場不等於在民間消失,但我懷疑這種武器是否有經歷過幾次時代斷層,有完全沒人傳承使用的時期至於隨便打造之說,只是一種假設,實際上刀匠要製作一把武器,得花上十天半個月的功夫,當然不可能隨便製作這邊的意思是製作的刀匠找不到可考的規格尺寸,只好憑據自己或他人推想的樣子制作,才稱之為隨便現代有不少間刀廠有製作近代中國劍,而他們的規格尺寸當然是很中庸的一公斤上下,一米左右,很合乎常理畢竟這規格就是最適合單手短兵器的範圍內
學武術到後面都是從空手進到武器,說完全不見不太可能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18-11-02 13:24:00所以我想知道的是,是否有確切在歷史上,連續有使用近代中國劍的紀錄,若有,則可以確定這種兵器還是具有相當的實用性至於用武術來看,我是不太相信有劍術=有人實際在用劍現在留下來的傳武實在太扯蛋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8-11-02 13:39:00
說斷代在民初就斷了吧?當時最夯的收藏武器是魯格手槍
沒有標準化製程規格的古代....你想多了即使戰場有用的年代也是各種自製規格因為沒有所謂中央標準化管理有沒有持續延續戰場經驗規格沒那麼重要製作工法材料不要偷工簡料比較重要反而儀式收藏用的可能比古代士兵實際手上的品質更好,因為客戶要求
作者:
Oswyn (Oswyn)
2018-11-02 14:03:00【制】這種東西也並不一定是最佳解,而比較是官方大量生產與驗收的樣版。舉例來說家家都有的菜刀這種東西有最佳的型制、重量嗎?能稱使用者的手才最重要。近代會重制式規格是為了大量生產與後勤,反過來說依個人需求客制量身定作才優
標準化的概念非很晚才確立 早期可能根本連依照特定規格製作的能力都不一定有多打一個非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18-11-02 14:32:00那麼,有哪些時期有明確配戴劍作為武器的紀錄嗎?關於型制我想補充一下,我比較好奇的是,像中國刀就有分好幾種,有各自的名稱,雖然可能不同紀錄的名稱會對不太上來,至少是可以大略看出差異,但近代中國劍類有分嗎?
作者:
lennh (風雪)
2018-11-02 20:54:00沒有人用劍根本就沒有人會發展劍術了啊,這說法有點奇怪吧?
劍主要是刺擊才有致命效果,砍劈是刀與釜,然而刺擊劍效果比不上長槍,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日本刀則是刺擊砍劈都可以,新選組沖田總司就是以極快的三連刺撂倒敵人.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11-02 22:32:00釜是一種廚房用的煮食工具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11-03 00:22:00實用的劍就是像春秋戰國那樣的劍 劍脊是很厚的後來那種薄劍 我看只是拿來防身防小偷
武器是看場合需求來選擇的, 要隨身攜帶防衛用, 劍就遠比長槍適合多了
作者:
Morisato (螢ã¡ã‚ƒã‚“)
2018-11-03 20:41:00我論上面的釜是斧的別字
春秋戰國時期是青銅劍.高硬度,但韌度不夠,長度短,遇到較長的鐵劍就很吃虧.一種手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