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進攻
1919年五月底,隨著紅軍三個月內歷次攻勢皆遭擊退,南線白軍突然進入了全面進攻的階
段,幾乎所有的單位都被投入猛烈的攻勢之中。
白軍的頓河哥薩克軍團在六月初全力攻擊,四天內推進兩百二十公里,大敗紅軍第八與第
九軍團,與原本在紅軍後方游擊的哥薩克起義軍會師。紅軍第八軍團只能向沃羅涅日敗走
重整。
在西邊,志願軍團擊敗紅軍第十三、十四軍團,在六月間挺進三百公里,攻佔別爾哥羅德
、卡爾可夫和葉卡捷琳諾斯拉夫(聶伯城),取得重大進展。正在掃蕩烏克蘭的紅軍被迫分
兵前往南方阻攔頹勢,從前線敗退的烏克蘭無政府主義陣營──此前隸屬於紅軍──卻開
始退入烏克蘭腹地,準備與管理手段日漸強硬的紅軍高層決裂。
由於紅軍高層判斷白軍會重點攻擊察裡津,所以紅軍在南線的西側與中央並未多做防備,
甚至成立了新的第十四軍團在最西端準備進行牽制攻擊,任命伏羅希洛夫擔任第一任軍團
司令,結果該軍團才剛建立而尚未形成戰力就遭沉重打擊,只能向梅利托波爾後撤,紅軍
因而退出克里米亞半島北部。
克里米亞亞速軍團向北推進,佔領半島的地峽後繼續向聶伯河推進;北高加索軍區與高加
索軍團此時則分別向東北方向追擊因攻擊失敗而退卻的紅軍,其中高加索軍團因為在五月
獲得反擊勝利,得以挑戰頓河軍團先前沒能成功的大挑戰。
察裡津大攻防
弗蘭格爾的高加索軍團在五月下旬擊潰來犯的紅軍,然而此後的追擊遭到頑強抵抗,紅軍
奮力死守察裡津,城鎮外圍布滿鐵絲網,城內則有紅軍第十軍團的重兵駐紮,軍團司令克
柳耶夫手握一萬六千步兵、五千騎兵和119門火炮。
由於紅軍在撤退過程中破壞了許多鐵路、橋梁與道路,白軍需要耗費時間修復交通路線,
方可將重裝備與裝甲戰力拉上前線。弗蘭格爾試圖搶在紅軍站穩陣腳之前強行攻下察裡津
,結果在六月上旬的幾次慘烈攻擊中被擊退,高達五名師長、十一名團長和兩名旅長都被
列入傷亡名單。
高加索軍團在六月底前再次猛攻,這次投入了五條裝甲列車、十七輛坦克等裝甲戰力,修
復鐵路後抵達的還有第七步兵師與許多補給。坦克與裝甲列車對於白軍的攻堅能力大有助
益,白軍這次終於成功衝入城內,並於七月初完全佔領這座大城。第七步兵師是先前滯留
於羅馬尼亞的俄軍殘部所組成,由法國海軍運送回俄國後重整,並旋即調往高加索軍團參
戰。
弗蘭格爾在攻佔察裡津的過程中,前後俘虜四萬人,並於城內獲得高達七十門火炮、三百
挺機槍、百餘輛汽車、兩條裝甲列車與上萬節鐵路車廂,其中有兩千多節車廂裝載著軍用
補給,這場戰役遂成為「六月攻勢」中最關鍵的戰績之一。
莫斯科命令
七月初,南俄武裝力量總司令鄧尼金抵達最前線的察裡津,他在這座重鎮發表演說並下達
了著名的「莫斯科命令」,要求各支主力部隊向北衝擊並往中央靠攏,希冀能維持動力並
全力攻打莫斯科。
莫斯科命令在當時就受到許多白軍將領的批評,後世也有許多論者以為過於樂觀且魯莽,
認為停下腳步鞏固戰果或全力向東突破會是更好的抉擇。不過近代研究認為鄧尼金的判斷
相對來說更合理,只是在執行上面臨諸多困難而未能成功,因為內戰局勢的心理因素影響
很大,試圖擴大佔領區並徵召更多兵力、滾動雪球是正確方針,停下腳步會使掌握多數主
要城市和人口密集區的紅軍擴大戰力優勢,而向東突破則不可能與顯露疲態的高爾察克合
流。
在此同時,紅軍也有許多重整和動員。由於東線的高爾察克開始失去威脅性,部分單位被
從東線調至南線,共產黨也在各地實施進一步的動員。紅軍內部在戰略上出現一些爭議,
托洛斯基偏好攻擊靠西的頓巴斯地區,因為當地工業較發達、對共產黨的支持較高,然而
許多將領則支持從偏東的方向反擊,除了第九、第十軍團實力較強且方便組織從東方抽調
的單位,也希冀能在獲勝後向高加索地區擴大戰果,剷除南俄白軍的老巢。
此時支持托洛斯基的紅軍總司令瓦採季斯剛被拔職,新的總司令加米涅夫對托洛斯基持反
對意見。托洛斯基被壓倒後請辭被拒絕,只好同意其他高層的決策,試圖把反擊重點放在
東翼而非他偏好的西側。
夏季血腥攻防
紅軍在六月份的南方面軍全線慘敗後,試圖於七月進行重點反擊以阻止白軍北上,兩軍遂
於偏東的戰線上爆發膠著的血戰。雖然主攻察裡津、新切爾卡斯克和羅斯托夫在單純的軍
事戰略上可能較為有利,托洛斯基的政治作戰判斷卻相當精準,這個區域的大量哥薩克人
在面臨紅軍再次反撲的危機時積極支持白軍作戰,頑強抵抗。
紅軍組織兩個矛頭,一個以第八、第九兩個軍團為主,由曾任舊俄軍上校的紹林指揮;另
一個包含第八軍團、第十三軍團的一部分與其他單位,由曾任舊俄軍中將的謝里瓦切夫指
揮。紹林以五萬兵力攻打察裡津,謝里瓦切夫則率領四萬人於隔天向卡爾可夫發動牽制性
的進攻。
經過七、八月間長達六周的慘烈拼鬥後,紹林的主力被勉強阻擋在察裡津外圍且失去攻擊
能力,謝里瓦切夫的偏師則遭到重挫而敗走。紅軍集中戰力突破南俄白軍右翼的目的宣告
失敗,並未得到有效補充的東側因而陷入嚴重危機──並且,作為攻擊矛頭的第八、第九
軍團實力受到消耗,白軍遂能實施戰爭期間最大膽的襲擊作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