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多人誤認為槍桿會很容易被劍砍斷。
雖說要看材質跟工法,難以一概而論,但在槍桿並非固定還是會搖擺的狀態下,
並沒有那麼容易被砍斷。
這邊有個簡單的實驗各位可以看看。
https://youtu.be/1e6nDe5FHJE?t=80
Can Swords Cut through a Spear Shaft?
雖說影片使劍的測試者看來非劍術高手,但還是可看出不少物理現象。
另一方面,槍桿確實是有可能被折斷或砍斷的,古時的槍也對此做出一些
反制措施。首先是槍桿多半不會做得太細。
其次是外部通常會將槍頭根部的包覆鐵片做點延伸,好保護脆弱部位。
又或者如日本式的製槍法,是跟刀劍製法一樣將槍刃的莖部(現代刀劍用語稱Tang)
延長插入桿內,因此位在槍桿內的鐵製莖部就有防止被砍斷的效果。
到了中世紀後期,一個不論古今東西都常見的長槍頭造型發展,就是發展出向兩側
延伸的翼刃,類似刀劍術上的護手防禦,這樣就可以很容易架住砍過來的刀刃。
這在流傳至現在的日本槍術的十文字槍,中國南方武術的虎叉,甚至台灣跳官將首
的叉槍上頭都可以見到。
https://static.turbosquid.com/Preview/001276/559/FV/_D.jpg
歐洲中世紀的長槍頭 可看見已經有簡單翼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Polearms.jpg
歐洲長柄武器造型演進史圖解 可看見翼刃越來越流行
http://www.taiyo-planet.co.jp/wp-content/uploads/2012/12/kkt-065.jpg
日本的十文字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mct5oZxIA
中國南方武術的虎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NOVoJRgYQ
台灣官將首的叉槍
這個叉狀構造看似簡單但在武術上非常兇惡,因為只要叉住對手的兵器,然後往下
一滑,就可以傷到對方的手。不僅攻擊距離長又是非常簡單的專殺生手技術,
在若干中世紀武術文獻中這類叉狀槍矛武器被認為是最作弊的強大武器。
不過因使用技術跟造價上都比傳統的簡單槍頭困難些,且槍頭變重於是難做長,
是比較傾向槍術高手個人使用的武器,而非野戰長柄槍。
但明朝戚繼光鴛鴦陣的狼筅槍跟钂鈀,都是這類有叉狀分枝,可以保護槍桿又能
制住對手攻擊的長柄武器,用來增加陣形的防禦力。
再看一次鴛鴦陣的圖解
https://pbs.twimg.com/media/DAHESJkUAAAYEV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