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大凌河之戰明滿紀錄比對 [5] 後話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0-01-04 17:43:43
[長山之戰的明軍火器]
孫承宗提到二十日前後「其紅夷三大炮及各器具俱已發出」,《老檔》、《值月檔》也說
「獲紅衣炮三位、大將軍炮七位、三等將軍炮六百位、無名炮一萬位」,紅夷炮三門的數
量兩方相符,其餘火器數量應該大致可信,惟語焉不詳。
參考《清實錄》十一月四日提到「大凌河所獲大小火炮三千五百位」,在《值月檔》十一
月五日列出為「紅衣炮二位、大將軍炮四位、二等將軍炮五位、發熕炮四位、滅虜炮四百
九十位、佛朗機三百九十位、置於佛朗機內之小炮一千七百三十位、三眼銃七百五十杆、
單眼銃七十六杆、長炮二十一位」,合計3472件。所謂的大小火炮,有很多都只是單兵火
器或佛朗機的子炮;總數取約略。長炮是鳥銃。
後金在大凌河也擄獲了「三等將軍炮鉛子」,但是並未列出三等將軍炮。《崇德七年奏事
檔》把三等將軍炮和佛朗機炮分開列出,而沒有列滅虜炮,三等將軍炮或許就是指滅虜炮
或類似裝備。事實上萬曆年間大將軍炮和滅虜炮都是葉夢熊發明的。
《崇德七年奏事檔》另外還有獨立列出行營炮。熊廷弼曾提到一輛雙輪戰車可以裝備兩門
一百二十斤重的滅虜炮,百斤以下的炮則可用上三門。滿州可能把不足百斤的前膛炮列為
行營炮而非三等將軍,不過沒有證據。
長山之戰明軍被擄獲的無名炮,因此包含佛朗機(子炮數量可能另計)、小型火炮與三眼銃
、鳥銃等單兵火器,其比例不明。若以大凌河的擄獲裝備與明軍編裝的概況來推論,佛朗
機數量可能與滅虜炮相仿約五、六百門,子炮約兩千門,其餘大多為三眼銃,少數為鳥銃
、神槍或其他火炮。
[晚明戰車的極限]
如前面所節錄,孫承宗認為騎兵在九月十六日的錦城之戰表現不佳,長山之戰又早早潰逃
,再加上後金軍也使用戰車與火炮,因此他與許多其他的將官意見相左,堅持認為妥善運
用戰車和柵欄防禦便可以野戰打贏後金軍,將長山之敗歸咎於部署不完全,辯駁說用奇和
背城也無法保證勝利。
孫承宗描述「廣武營」和「車中營」因為營柵未定,被後金軍攻入陣中。車中營是袁崇煥
建立的番號,看名稱就知道是戰車部隊;廣武營是孫承宗第一次督師時建立的營號,屬車
營系統中的步營,天啟六年寧遠大捷時為袁崇煥的主力,袁崇煥在崇禎元年計畫大幅改編
營伍,《明清史料乙編》〈遼東武職員缺殘件〉顯示廣武營繼續駐守寧遠,不再列入戰兵
,但可能是巡撫或總兵的直屬標兵。
孫承宗規劃的車營,外圍是步兵、中央則是騎兵。後金軍突破廣武營與車中營的防線後,
吳襄統領的騎兵未能予以有效反擊,該兵團的陣勢因而開始瓦解,然而該兵團可能包含抽
調自薊鎮、善於近戰的南兵與石砫兵,部分戰車部隊可能也收縮防線自保,所以還繼續抵
抗了很久。
換言之,孫承宗倡議並編練的車營,在沒有挖戰壕、立柵欄的情況下,仍然擋不住後金軍
的大規模衝擊。孫承宗以吳襄「所將皆烏合」且「營柵未定」來解釋明軍左翼甫交戰就開
始敗退的戰況,但這只暴露出明軍的防禦力相當脆弱,連戰車都難以補足,何況車中營和
廣武營都是遼西精銳。
孫承宗提到炮熱而潰的張繼紱,〈兵部呈為王道直題請優恤大凌河城戰死將士本〉提到是
指揮右車騎營的將領。《明清史料辛編》提及該營是山海鎮的番號。從名稱來看可能是孫
承宗車營的騎營,以滅虜炮為主,火力與先前熊廷弼編練的部隊相仿。
早在萬曆末前,熊廷弼就曾強調以戰車挽救遼東戰局。熊廷弼和孫承宗的差異是前者用輕
型的雙輪戰車,後者則主要使用重型的偏廂車,比較難以掀翻或推倒,惟火力並沒有顯著
差異。孫承宗理解到防禦力還是不夠,所以必須另外再樹立柵欄、拒馬和挖壕溝,進行野
戰築城,這樣才有辦法勉強抵抗。
《清實錄》與《老檔》紀錄了天聰六年正月,皇太極對大凌河之戰陣亡與有功的將官獎賞
,從敘述中可以察覺後金軍在長山之戰時死傷大量的戰馬,明軍以柵欄和戰車配合火器的
猛烈射擊,確實造成後金軍較難單憑騎兵闖入。然而明軍火力雖然足以殺傷戰馬,對於後
金軍的甲兵和後續抵達的戰車仍略顯無力,不能使後金軍迅速失去作戰能力,交戰長久之
下終於到達極限而被突破;吳襄兵團甫接戰就敗走,使宋偉兵團逐漸陷入兵力劣勢,也是
明軍最終被壓垮的原因之一。
明軍在大凌河之戰的敗北,似乎象徵著晚明戰車的極限。袁崇煥主政期間,關寧軍就已經
開始更強調騎兵;孫承宗二度去職後,主事官員也多以加強騎兵為主,遼東巡撫方一藻在
崇禎十年報告寧、錦兵馬時,車兵仍是三營,步營更只剩左右兩營,其餘戰兵名義上可能
都是騎兵;《天下郡國利病書》所列崇禎五年以後的山海鎮兵馬,更完全不存在戰車與野
戰步兵。
時至洪承疇總督薊遼,雖然東協總兵曹變蛟與分練總兵劉肇基曾率領薊鎮與關外的車營作
戰,這兩人卻分別因為騎兵未能有效掩護戰車完成部署,在戰鬥中傷亡較多官兵而受到洪
承疇的斥責與懲戒。關內外的戰車部隊最終未能拯救錦州,反而被包圍殲滅;關內的戰車
也同樣是敗給闖軍。明朝的命運就與自己深信不疑的戰車一同邁向滅亡。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20-01-04 18:43:00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01-04 19:11:00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20-01-04 21:16:00
作者: vwpassat   2020-01-05 00:25:00
如是雙管155mm加農砲 61式戰車,結局就不一樣了。
作者: something320   2020-01-05 01:16:00
唉…慘啊...所以最終還是步兵的近戰能力決定了勝負嗎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01-05 01:29:00
不知道耶 明末整段明滿交戰史看下來 從薩爾滸看到松錦之戰 看完整段脈絡真的有種亡國的絕望感單兵能力真的能打硬仗的也有渾河血戰時最後的戚家軍以及白杆兵。明末很多將領都有保存實力的私心。家丁、親兵這種單兵素質可能不錯,但不到關鍵時刻將領是
作者: becseger (思路)   2020-01-05 01:35:00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01-05 01:35:00
不肯下血本硬拚的。想想也許真的應該一開始就暫和關外,先把流寇剿平再說。其次就是採取王在晉的退守的方略。等真的練出精兵再反攻。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01-05 12:54:00
遼東燒錢結果是漸漸變成軍事利益集團屯墾私軍化同時跟中央要錢 戰力卻不成正比越有雄心砸預算 沒成效,反而加速帝國衰亡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20-01-05 15:49:00
企鵝大,孫承宗車營中的騎兵,在車陣中是下馬操作火砲的,在敵軍潰敗後才上馬追擊,所以當後金步兵衝入陣內,馬兵哪有可能衝出來反擊呢,只能操砲把對方轟走。長山之戰有講到後金派步兵突入嗎?我記得只有建奴箭如雨下,壓制了車營的火力,兩個車營被騎兵衝垮滅虜砲就是三將軍砲,https://zhuanlan.zhihu.com/p/41822196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0-01-06 14:15:00
當時世界各地火砲的精準度都不夠,另外明朝火炮的威力如何,好像沒有現代復刻版能確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