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nny16 (陽光哥)》之銘言:
: 如題 為什麼學界跟大眾都認為是維也納之戰?
: 鄂圖曼從巔峰走向後面這樣很難說跟新軍腐敗無關吧
: 站在問題跟新軍脫離不了關係的前提下
: 以衰退的角度來看 衰落點若歸咎於
: 1:締造問題之始 那是謝里姆二世 穆拉德三世兩代人搞出來的
: 2:發現隱憂之始 那跟霍京戰役有關
: 可惜發現問題的鄂圖曼二世沒能改革成功就被殺了
: 若說因為軍事層面作為興衰與否
: 即便在被譽為從此衰退的維也納之戰 大土耳其戰爭後
: 18世紀前期依然能勝過俄羅斯 奧地利
: 甚至還利用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的機會
: 趁機出手奪回不少失地(迴光返照?)
: 純粹以軍事攻守勝敗而論 衰落點亦可歸於
: 3:18世紀50年代開始轉攻為守 幾乎無力再主動出擊
: 4:真正對外失敗一去不復返之始的第五次俄土戰爭
: 不論1234點 跟維也納之戰都無關吧
: 即便看過書籍1683維也納攻防戰後我還是覺得是這樣
: 我自己是覺得第五次俄土戰爭比較像鄂圖曼真正的衰落開始
: 畢竟不論改革與否等各項因素
: 戰爭結果就是最能反應國力的代表
: 不知道大家覺得衰退點是什麼
1683年維也納之戰被普遍當作鄂圖曼「衰落」的拐點,其實是因為基督大國開始
普遍"超車"鄂圖曼的重要分水嶺,原因大致如下:
1.科學革命的成果在基督大國的軍事、工藝技術上逐漸展現,所以當英、荷、普、奧
甚至1702年的俄國彼得大帝都在仿效法國"太陽王"的火槍加刺刀,以及星型堡壘(稜堡)
的強大防禦力甩尾鄂圖曼軍時,只靠"鐵血的"科普魯律宰相們的土國中興,無法在質量
和技術上看到西歐強國的車尾燈,只能靠十萬以上的數量動員力,勉強在貝爾格勒防線
上拉鋸、守住國界而不致割地賠款,拖到1770年代土軍大敗給俄國的葉卡婕琳娜大帝時
,才使土國菁英逐漸有人認知到"西化"的重要性。但鄂圖曼在1683年後的改革,受限於
自尊心、耶尼薩留(禁衛新軍)的腐化、伊斯蘭教法等等束縛,光是引入印刷機普及文字
和數理知識,讓"新彈道學"等笛卡兒改良後的軍事知識普及,都受到伊斯蘭教法的巨大
反彈,使18世紀的印刷機稍興驟廢,至19世紀初蘇丹才壓下伊斯蘭教法的拼死阻撓,真
正把印刷機普及下去。
2.1683年之後大西洋三角貿易也持續升高,大幅圖利英、荷、葡與法、西(後兩國只在
18世紀初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被切斷外貿),特別是西屬美洲殖民地重新挖出的大量
銀礦,以及1690年代葡屬巴西發現的金礦,讓工業欠佳的鄂圖曼重回16世紀下半通貨
膨脹的厄運循環,如官僚集體貪賄、壓榨人民、工業壞死。連帶使(幾乎)只有農、商業
的鄂圖曼,其外貿利益越來越低,甚至無法像東歐的波蘭豪紳及奧地利、普魯士、俄國
那樣用壓榨農奴換來大量穀物出口至西歐,替奧、普、俄賺取大量外匯以購買西歐軍火
、聘用西歐工程師和軍官來改良軍事、工藝技術,這是經濟上鄂圖曼發展速度被東歐
強國超車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土國缺乏重商主義及商業、農業革命等帶來17-18
世紀歐洲發展火車頭的要素,當然是連厲行重商主義和開明專制的俄、奧、普三國都鬥
不過(18世紀下半)啦!
3.人口優勢也因為18世紀馬鈴薯等美洲作物的普遍種植及溫暖氣候一掃17世紀
"小冰河期"的陰霾,使得基督歐洲的人口大增、幾乎翻倍,讓原本三千多萬的鄂圖曼
人口優勢(17世紀末,法國人口在基督世界最多,也只二千萬;俄國1700萬、英國900萬
、奧國哈布斯堡在1715約1100萬人),在18世紀被快速追趕或逆轉,如1800年土國人口上
限三千萬,但英國有1600萬人、法、奧各有2800萬人,第一的俄國則3700萬,而且除了
俄國之外,英、法、奧、普的人民識字率和質量都遠超土國。因此從長遠的趨勢來看,
人口優勢(紅利)的逐漸降低,也是1683年可被當作鄂圖曼「開始衰退」(被超車)的起點。